神州茶网5月14日 讯:茶,是一片绿叶,更是一个产业,可兴一方、惠百民。为充分利用自身茶产业优势,近年来,独山县借助天然优越的自然环境,依托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将茶作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法宝”,以茶为媒、借船出海,积极探索、壮大茶叶发展渠道。
茶产业成为群众的“绿色银行”
百花开放好春光,采茶姑娘满山岗。近日,记者来到独山县影山镇翁台村大平坡茶园基地看到,满山的白茶芽头萌动,采茶工人头戴草帽、腰系小筐,双手忙碌着穿梭在一片片嫩绿的茶树之间,采到兴起,还会哼起小调,犹如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采茶画。
影山镇翁台村地处独山东北部,距离县城45公里,最高海拔1557米,最低海拔520米,平均海拔1120米,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独山“西藏”之称。在外人看来,这里山高、林密、偏僻;但在本地人眼里,却是块致富福地。
“现在,我们村里的茶叶可是大产业,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有种植茶叶。”翁台村党总支书记刘正红说。
刘正红告诉记者,因该村海拔高、多雨雾、无污染,特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该村发展茶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充分利用这片茶叶种植‘好地’,我们通过引进外商大规模种植,形成茶叶种植、生产、销售产业链的同时,也给群众提供了种植技术和就业岗位,让当地群众靠山吃山、种茶吃茶实现创收,惠及全村。”
“我们是2008年通过政府招商引资过来的,发现当地的气候和土壤都很适合白茶生长,就流转了300余亩土地进行种植。”翁台村大平坡茶园负责人杨育起说。
据悉,该基地自开建以来就采取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发展成型后陆续带动当地群众参与种植,不仅提供免费种植、管护等技术,还按市场标准向当地茶农收购茶青,解决茶农种植的“后顾之忧”。
正在基地忙着采茶的刘厚仪就是参与种植的村民之一,他告诉记者,家里的12亩田地他全都拿来种植茶叶了,每年有6000余元的收入,平时忙完自家茶园的活,还会和老伴一起到基地采茶,两人一天能有350元左右的工资。
“我们刚种茶叶时不会打理,就‘组团’来茶园,一边务工一边学习种植技术,得益于老板提供的种植技术和收购渠道,让我们茶农不愁种、不愁销,一片绿叶子就能吃饱饭。”说起这样的好机遇,刘厚仪高兴地笑不拢嘴。
如今的上司镇,提到颍梵茶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该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和龙头企业带动的方式,兴建了万亩生态有机茶园,吸纳当地贫困群众创业就业,脱贫增收。
贵州颍梵农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位于独山县上司镇墨寨村,这里是一个群峰环绕、俊俏静谧的生态小村。2010年,来自安顺的客商徐云看中了这里得天独厚的荒山荒坡资源,先后投资1亿元,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如今,昔日的荒山荒坡已变成郁郁葱葱的有机茶园,产业的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当地及周边贫困村民减贫摘帽的法宝。
为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该企业与农户建立了利益链接机制,即企业返租倒包贫困户领种。对有劳动力和有产业发展愿望的贫困户,企业先行建设茶园,以每年每亩300元的管理费向贫困户返包,每户可至少管护50亩茶园,户增收可达1.5万元,同时,优先让精准扶贫户进茶园务工,每人每月平均可拿到2000元左右工资。另外,政府以财政资金配股到户,并积极支持该村建立专业合作社,村内贫困户将资金安排到合作社,合作社入股企业发展茶叶种植,贫困户按不低于股金5%比例分红。
在颍梵茶园里,上司镇墨寨村的60岁留守老人岑春霞,她和村里其他农户一样已把自家的土地都流转给了徐云,还到茶园务工,有了固定收入,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有提高。“到了我这个年纪能进茶场务工,给茶园除除草、施施肥,不仅不累,一个月还能拿到两千多元的工资,我已经很满足啦。”岑春霞说。
“现在我们每天都有500人左右在茶园作业,茶叶采摘期甚至达到每天2000人以上。”贵州颍梵农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云告诉记者。
吃水不忘挖井人。该企业在用工上侧重于项目所在地的精准扶贫户,改变群众的贫困面貌成为了企业的神圣职责。墨寨村515户贫困户2000余人在该企业带动下,达到了贫困村出列标准,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茶园种植规模,培育产业发展,通过继续加强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系,吸纳周边更多贫困户参与进来,带动更多群众脱贫。”徐云说。
茶旅游成为群众的“致富快车”
除了传统的茶叶种植,茶旅游也成了群众致富路上的一个重要抓手。
走进独山县影山镇翁奇村的茶天堂茶园,可以看到茶山群峰连绵、草木繁茂、茶树绕山、玉带缠腰的别样景致,犹如仙境的茶园里还坐落着几间别致的精品小屋供游客住宿、休憩,该茶园不仅能品茶品美景,还能住宿加旅游。
曾经普通的茶园种植就是这样摇身一变,成了当地著名的观光旅游茶园,茶园的改变不仅给茶园老板带来了收益,也给当地群众提供就近务工岗位,实现产业发展、农户增收双赢局面。
“平时在茶园做的就是施肥、除草、采茶等工作,干的活都比较轻松,一天有1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还是挺不错的。”独山县影山镇茶天堂茶园务工人员韦阿姨说,“由于年纪大、手脚不麻利,外出务工难以找到合适岗位,茶园务工既方便又轻松,大家有的做茶叶旅游业、有的做茶叶种植业,生活、就业两不误。”
佳茗香四溢,茶农富一方。在翁台、翁奇,茶农们都搭上了大平坡茶园、茶天堂茶园的“致富快车”,纷纷加入茶叶种植、茶园采摘等致富行列,轻松实现家家有茶叶、户户能增收。而这样的场面,只是全县茶产业发展的一角,在独山,一片茶叶子的生长、采摘、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能看到惠民利民的“影子”。
走进独山云山白茶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股清新的茶香扑面而来,抬头望去,车间工人正忙着将当天采摘的茶青整齐地铺匀在铺青机器上,炒茶师傅站在炒青机器面前调节着机器温度,随着机器的“轰隆”晃动,一批批炒好的茶青就已新鲜出炉。
独山云山白茶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生产、销售、科研和农旅观光为一体的综合企业,自2014年在独山筹建以来,先后流转当地农户闲置的荒坡土地3000余亩发展白茶、黄茶种植,增加农户资源性收入的同时,还带动了99户贫困户入股茶园建设,每年拿到1200元的分红,切实增加贫困户的资产收益,实实在在为当地群众打开茶叶致富路。公司总经理范秀龙告诉记者,该公司的炒青、烘干技术全都采用自动化流程,拥有生产线12条,每天出产茶叶1吨左右,每年产茶300余吨,主要销往江浙、福建及东南亚部分国家。“现在,我们除了加工公司基地的茶叶外,还会收购周边茶农的茶叶进行加工。今年,我们准备对茶农种植的夏秋茶进行收购,进一步解决当地群众的销售难题。”范秀龙说。
茶厂的开设,不仅给茶农带来了稳定的销售渠道,让茶农放心种、放心采、放心吃上茶叶饭,也给周边的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好岗位,让百姓搭上致富“顺风车”。
家住独山县百泉镇尧梭村的蒙锡琴就是这辆“顺风车”的乘客之一。
“茶厂开始成立的时候,我就来务工啦!”蒙锡琴笑眯眯地说,以前,她家的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玉米和水稻,务农收入开支家里生活都很困难,还要和丈夫一起供家里孩子读书,压力很大。现在,自己进厂务工,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日子是越过越有盼头了。
蒙锡琴给自己算了一笔经济账:“在茶厂一年四季都可以上班,每天最少有100元的收入,每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可真是挣钱顾家两不误的咧。”
目前,该茶厂固定员工达130人,摘茶旺季可实现临时就业岗位1000余个,覆盖贫困户500余户,人均工资4000元左右,同时,还辐射带动摆罗、羊凤、摆独、凤汝等贫困村群众种植茶叶达2000亩,年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
小小绿叶子,增收好路子。近年来,独山县依托自身资源禀赋,聚焦产业发展“八要素”,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大力调减低效农作物,动员群众参与、发展茶叶种植,因势利导把茶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来发展,全县建成茶园12.98万亩,投产茶园10.54万亩,茶叶总产量2540吨,实现产值4.5262亿元,注册涉茶企业(合作社)共149家。
为提升茶叶质量,打造优质茶、放心茶,独山严格把控茶叶生产中的每个程序,高标准建设茶叶基地,控制茶叶来源,从栽培、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上引导茶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通过整合茶叶资源、创新茶叶加工工艺,提升制茶效率和质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的有机茶园,从根本上提高茶叶品质。
同时,为提高茶叶产值、扩大茶产业效益,独山县积极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将茶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脱贫攻坚、电子商务等相结合,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进一步激发茶文化、茶旅游潜力,发展茶产业新优势、新方向,跨界拓展、全价利用,有力地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广大群众稳定增收、脱贫致富。
采访手记
发展茶产业任重而道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地对茶叶产业发展十分重视,一直作为农业产业的支柱来抓,但是,站在更高层次来看,茶叶产业仍然不够强势,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努力的空间还很大。
当地没有一家举旗的茶叶企业,全县有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厂上百家,但规模都偏小,综合实力不强,缺乏旗舰型行业龙头,难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没有高标准的茶叶产业园。州、县两级对茶叶产业的财力、人力、物力投入力度不够大,相关激励机制太少。当地还没有一个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贸易、流通于一体的茶叶产业园来形成产业支撑。
走品牌引领之路,以旗舰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地要加强对发展茶产业的引导,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农业工作有关精神,进一步认清茶产业的发展思路,运用工业的理念指导茶产业发展,把培育茶叶龙头企业作为茶叶产业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倡导“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茶叶核心产区培植新的茶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广泛宣传“以茶雅心、以茶敬客、以茶行道”茶文化和发展茶旅游的社会功能。建立设施化、标准化、生态化的茶产业基地,创造最适宜的茶叶生长环境。要科学管理茶园,要修建和更新厂房和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设备,用先进的工艺生产出一流的产品。依靠科学技术,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要促进茶产业走绿色、低碳、环保、保健、高附加值之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xinwen/toutiao/1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