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茶网6月8日 讯:从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间,贵州茶产业浩浩荡荡大军中有支特征鲜明的队伍:煤炭产业的老板转投资茶产业。从“日进斗金”到埋首种茶挣钱不多,生活的巨变显而易见。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乡小山村村民黄勇——
久安乡产煤。2007年前,黄勇也自然投资煤炭产业。这里“黑色经济”最火的时候,一个乡有400多个小煤窑。后来国家要求关停小煤窑。直到2011年,久安乡煤矿全部关闭。
“财源滚滚”让黄勇更多感受到的是生活沉重。他害怕电话响。总觉得暗示煤矿里肯定有事。有时,接完一个电话,后背的衣服全被汗水打湿了。
四处开掘煤窑导致久安坡地下陷,植被破坏,河水变黑了。他的孩子可能再也不能在里面游泳了。
他,有时在河边走走,想想和发小们快乐的时光,强烈的负疚感便阵阵袭来。
2007年,作为小山村村长的黄勇带着百多个村民开垦茶山。
这里的古茶,曾是他儿时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天热了他便在古茶上搭起凉床睡觉。春日迟迟,明代种下的古茶要到四月份才吐出新绿,比那些新栽种的茶晚半个多月,空气中氤氲着茶的清香。村人架上梯子采摘茶青在大铁锅里炒点茶去乡场上卖。一斤不过几块钱。
2007年开垦茶山,村民自带的饭盒就放在黄勇家厨房。一连7天,黄勇的妻子发现70个饭盒里一片肉都没有。这让村长黄勇很心酸,下更大决心带村民一起致富。2013年,久安乡被评为现代高效茶叶示范园区。2017年,笔者来到这里,采茶老人携带的午餐都是牛奶面包水果,讲究营养搭配了。
黄勇也早就松了口气,不断扩大的茶园面积让生态变好了,河水又清亮了。
兴仁县屯脚镇布依族汉子黄廷益——
兴仁县屯脚镇海拔1400多米的营盘山上,杂草丛生,荆棘遍野,布依族汉子黄廷益决心在此种下万亩茶园。
上世纪90年代黄廷益筹资办过年产值4000多万元煤矿,每年解决400余名村民就业,为国家创收税费1200多万元。
然而,他觉得采矿致富吃的是子孙饭,有朝一日矿产资源枯竭了,子孙后代怎么办?
2009年6月,退出煤炭行业的黄廷益每天组织几百人整治土地、修路、拉电线、安装水管,投了8000多万元兴建万亩茶园,带动300多户农户种植茶叶3000多亩,吸纳了130名农民作为公司的固定员工。每逢育苗、种茶和采摘季节,每天进入基地务工的农民达400余人次,月工资均在2500元以上。
至于创业中一路走来的艰难,根本无以用文字进行描述。他的老父亲曾经自豪地对贵州省农委副主任胡继承说:“我家庭益才做了七年,便有了这样的成就。”
这个“才”字,震撼了胡继承。
七年的付出,种种艰辛操持,在一个老农的眼中,只是理所当然的付出和骄傲。
(节选自《黔茶这十年》一书,袁小娟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xinwen/toutiao/118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