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国内茶叶将提高农残检测标准 六堡茶企业需顺应时势转变种植和经营思路
7月1日 讯: 近日,国内相关部门及香港特区政府分别发布新的茶叶农残检测标准,增加茶叶农残检测项目。新标准将对六堡茶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茶叶企业如何针对新标准加强食品安全意识?6月27日,记者采访梧州市从事茶叶产业的专业人士,市内多家上规模的六堡茶生产企业负责人对此建议,业内应对照新标准检查现有的产品质量和检验手段,主动调整生产技术,立足长远发展。
茶叶出口香港将增加检测费用
最近,香港特区政府发布一项全新食品中残余除害剂管理制度——《食物内除害剂残余规例》(以下简称《规例》),并将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例》对进口或在香港生产消费的所有食品中有可能的除害剂残留,制定了明确的管理措施和限量要求,其中涉及茶叶的共45项。
官方统计数字显示,2013年梧州市出口六堡茶为270多吨,仅次于马来西亚的香港地区是梧州六堡茶的第二大出口地。
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高级工程师吴平介绍,香港《规例》大幅增加供港茶叶的农残检测项目,势必会给梧州相关出口企业带来一定影响。
6月27日,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和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具有出口资质的茶企表示,《规例》实施后最大的影响将是增加检测费用。
梧州茶厂负责人刘泽森介绍,供港六堡茶原料全部来自广西区内优质的出口茶叶基地,茶叶质量和安全均可实现追溯,这些茶叶的价格比市场上的散茶价格高20%以上,有的高出一倍以上价格。
“农残检测并非单一环节的检测。”刘泽森表示,出口茶叶需过多道农残检测关,包括采摘初制后检测、茶叶到厂后检测、茶叶出厂检测、国内进出口检验检疫检测、出口地海关部门抽检等。
“为了保证产品安全,茶厂对每一批进厂的茶叶,都会花费3000元至4000元进行检测,涉及农残项目达30多项,产品合格了才验收入库。”刘泽森介绍,农残抽检项目多了,意味着检测费用增加,产品成本上涨。对香港市民而言,今后六堡茶的价格将比以前稍微贵一点。
针对《规例》,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苏淑梅介绍,企业正加紧摸清供港茶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隐患,并进一步加强茶业原料的把关验收,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出厂检验制度,确保出口产品符合香港法规的要求。
内销茶增三项农残检测项目
相对于香港《规例》,近期农业部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的GB 2763-2014《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更为受到六堡茶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2012年版《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有25项农残检测指标。时隔两年,如今新标准增加了喹螨醚(杀螨剂)、氯噻啉(杀虫剂)和噻螨酮(除草剂)等三项指标,令农残检测指标共达到28项。
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高级工程师吴平介绍,标准更新速度之快令人惊讶,这证明国家对茶产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重视。
吴平建议,梧州市共有30多家具备QS认证的茶叶生产企业,茶企应尽量避免收购市场上来源不明的初制茶,以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采访中,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三家企业负责人均对部分六堡茶生产企业、茶商在外地市场上采购散茶的做法表示担忧。
一家经营较正规的茶企负责人坦言,能对每一批进厂茶叶都进行农残检测的茶企,在梧州不会超过10家。
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苏淑梅认为,食品安全的责任在生产者自身,六堡茶企业要有战略及国际眼光,在经营时要注重发展及建设优质、安全、固定的茶叶生产基地,不能抱着“赚快钱”的心态,收购来历不明的散茶。
梧州茶厂负责人刘泽森认为,梧州茶企应与时俱进,对照新标准检查现有的产品质量和检验手段,主动调整生产技术,坚持绿色生产和种植,提高六堡茶竞争力。
梧州:茶叶种植须苦练“内功”
据了解,目前梧州市六堡镇、狮寨镇均种植六堡茶。近期这两个标准的出台,对梧州茶叶种植有何启示?
近年来,六堡镇、狮寨镇发展六堡茶种植的速度并不尽如人意,有行内人士认为:“梧州茶企只收外地的初制茶,不愿收购六堡镇价格相对较高的茶,对本地六堡茶种植不够支持。”
对这一说法,中茶公司副总经理蔡一鸣说:“初制茶再贵,茶企也收得起。不在六堡镇收购茶叶,是有其他原因。”他解释,“其他原因”是指六堡镇茶叶种植规模小而散、标准化程度低,具备出口茶叶种植基地检验检疫备案的少,具备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有机茶园少。
“现在的情况是,六堡镇内谁家的茶叶打了农药,谁家的没打农药,企业根本没办法一一去了解,也不可能一一去检测。”蔡一鸣建议,香港《规例》和新版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是行业风向标,政府部门可以考虑加快六堡镇土地流转速度,引导农民合作社建设大批有国家相关认证的优质茶园,并在六堡镇内建设规范的茶叶收购市场,供茶农和茶企买卖放心茶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xinwen/toutiao/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