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华巨臣第7届西部2022世界杯预选赛附加赛赛程
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当天下午,第二届国际茯茶产业高峰论坛也在西安万丽酒店二楼AB厅隆重举办。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华文化促进会、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主办,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会、泾阳县人民政府协办,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策划执行,并得到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茶产业联盟的大力支持。
本次论坛以“茯茶产业发展及茶旅融合探索新模式”为主题,通过“主题演讲+沙龙对话”的融合形式,就“如何实现以茯茶产业为“龙头”带动整体陕茶发展”、“如何提供多方位发展空间,创立合作发展新模式”、“如何打造特色茶旅体验地”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为茯茶产业发展及茶旅融合模式的探索提出指导方向,助力茯茶产业转型升级。
主题演讲实录
江用文先生
演讲嘉宾: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江用文
演讲主题:茶产业发展趋势及展望
尊敬的各位领导、茶界的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发言的题目是“茶产业的现状与展望”分三方面做介绍。
第一是70年茶产业发展成就,第二是目前茶产业存在的问题,第三是未来茶产业发展的展望。
70年茶产业发展成就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里简单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茶产业取得的成就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茶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2018年茶园面积为4348万亩,茶叶产量达到261万吨,分别比1950年增长16.1倍、41倍。
按照我国茶产业70年发展的路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89年
这段时间是我国茶叶短缺的时期,主要以增加产量为主。
1989年茶叶产量达到53.5万吨,比1950年增长7.6倍。这一阶段分两个过程,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增加产量主要通过扩大面积为主,1978到1989年这10年中,中国的茶园面积基本保持不变,但产量增长一倍,主要是以提高茶园单产为主。
第二个阶段从1990到2000年
从1990到2000年,中国的茶叶经历了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效益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茶园面积增长了30%,茶叶的产量增长40%,但茶叶的效益从1990年的30亿增加到2000年95.5亿,效益的取得主要是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名优茶取得。
第三个阶段新时期以来
新时期以来,中国茶叶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无论是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还是农业产品,都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2018年我国茶叶面积和产量比1950年增长了16倍和40倍,比2000年增长了2.6倍和3.6倍。
随着茶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茶产业在农业的地位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民生产业,也是农村增绿的生态产业,居民养生的健康产业。
我国目前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茶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分以下三方面:
1生产与市场的供求关系
茶叶市场不完全适应市场需求,茶叶的产能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很多是夏秋茶原料利用率低。从产品结构来讲,目前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主要是名优茶比重大,一些适合工薪阶层的优质茶比例低。产业链比较广,加工产品比例低,
2茶叶的生产方式能否适应发展
从生产方式看,不能支撑茶叶持续发展。首先是劳动力紧缺的问题越来越普遍,全国茶区80%以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采茶工短缺。标准化茶园比例低,单产低。大多数的茶区广泛使用非清洁能源,不但影响环境,而且影响到茶叶产品的安全。
3茶叶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如何
茶叶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牌茶叶的市场占有率还相当低。
未来茶产业发展的展望
首先是当前茶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宏观形势。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需要供给侧改革为主线,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为茶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建设,2013年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这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对茶叶来讲,一带一路的建设对我们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最明显的是这几年中国出口增加不多,但中国的茶叶进口明显增加,2018年中国进口红茶达到3万吨。
二是茶产业发展展望。前面分析了茶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宏观经济形势及茶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这需要我们茶产业要有新思路、新发展路径和新的发展举措。茶产业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推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支撑,着力构建现代茶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产品优质化、特色化,着力生产绿色化、标准化,着力资源高效化,加快茶叶现代化步伐,推动茶叶高质量发展。
围绕这一整体思路,未来十年,需要政府和茶企共同努力,使茶叶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持续发展首先是消费能否持续增长,根据分析,未来10年,茶叶消费将保持缓慢增长的态势,和前10年相比,消费速度放慢,但增长的态势还将继续保持。只要茶叶界能够共同努力,10年后,人均茶叶消费量可达到2公斤,但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实现的,需要我们茶叶生产企业能够真正按照消费需求,满足消费者的安全需求、质量要求、风味要求,同时要积极依靠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开发茶叶的新功能,扩大茶叶的新消费。扩大茶叶的消费,要做好内功,产品安全、产品质量、产品风味要真正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科技创新,从茶叶,从现在的饮茶到吃茶用茶方向发展,不断扩展茶的功能。
茶叶的消费需求
未来茶叶的消费需求将趋向于优质化、功能化、方便化、时尚化。在多元化方面既要注意质量多元化,又要考虑风味的多元化。在垂直多元化里要分清不同消费层次,对广大消费者来讲,多数是生活消费,对白领阶层来讲,可能是达到享受消费,对于极少数人是奢侈消费,一定要把每个企业的产品目标对准。根据市场诉求的需要,可以通过生产高性价比的产品,可以依据产区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内涵,生产一些高质量的小众产品,比如西湖龙井,是典型的高端小众产品。
茶叶生产方式
茶叶生产方式的变化,未来茶园种植管理趋向于绿色化、标准化、专业化,茶叶加工趋向精准化、自动化,对资源利用趋向高效,对环境趋向无害。
茶叶结构调整
茶叶结构调整,首先要构建现代茶叶产业体系,产业体系就是要布局茶叶的空间,做好茶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扩展茶叶的功能,这是产业功能,要培育茶叶生产服务。
空间布局方面,要推进茶叶生产向生态环境优越、生产要素充裕、产业基础扎实、产品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聚集,形成重点产茶大县。
茶叶的产业链
从产业链看,要不断延长茶叶链,在现有的产加销中,很多地方生产茶一个是卖不出去,另一个是卖不出好价格,所以要培育茶叶流通企业加大产地市场、销区市场、物流配送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要培育服务组织,要提高产品安全,降低成本。
拓展茶叶功能,过去茶叶生产主要是生产功能,今后涉及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逐步从生产向生态、生活方向发展,根据新变化,要积极推进茶叶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
构建现代茶叶生产体系
构建现代茶叶生产体系,生产体系是未来茶叶发展的动力支撑,也就是要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茶叶,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茶叶。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茶叶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很多茶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是破坏生态,这些茶园可以退耕还林。要用现代的物质装备来武装茶叶,要建立标准化茶园,满足机械化工作需要,茶园工作机械化是大势所趋。通过茶园标准化的提升,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标准化茶叶加工工厂、流通设施建设,积极发展茶叶机械化。
在生产体系提升方面,要大力加强茶叶的标准化生产,通过标准化生产,健全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监管和追溯体系,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保证茶叶产品质量稳定。
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
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满足消费需求,通过科技创新要不断转变茶叶生产方式的新变化,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科技创新未来的主攻方向是五方面,一是安全是基础;二是通过开发新产品,拓展产品功能;三是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四是针对当前夏秋茶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机械化自动化提高劳动率效率;五是加快推进茶产业的全程信息化。
构建现代茶业经营体系
构建现代茶业经营体系,主要是要解决谁来生产茶叶的问题,到农村一看就知道,当前茶区和其它农村都一样,普遍存在着空心化、老龄化问题,经营体系重点要培育新兴经营主体和新兴职业农民。
要培育和壮大茶叶经营主体、推进茶叶分工分业、促进茶农专业化、使茶农承包的茶园能适度规模化、推进茶农的职业化。通过土地流转来培育家庭农场,茶叶大户和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企业。这是今后茶叶生产经营的新型主体,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实现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
培养新型主体,首先要加强对茶农的培训,使茶农成为新兴职业茶农,要加强对茶企、茶叶大户等专业知识人才的培训,要加强对茶企负责人的培养,特别是要培养龙头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和社会责任。龙头企业从现在观察来看,能够做得大,做得长远,首先要有战略眼光,第二是要有社会责任,二者缺一不可。
现场听众
未来茶产业的发展一定要着力推进茶叶的品牌化,茶叶企业有好的品质茶,能否卖出去,能否卖出好价格,关键是有没有知名强势品牌,所以品牌是经营主体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利器。培育品牌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公共品牌,二是企业品牌,龙头企业品牌将会走得更远。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xinwen/toutiao/5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