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研究和挖掘茶健康文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川茶品牌,促进川茶产业发展,10月17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宜宾市人民政府主办,高县人民政府、宜宾市农业农村局、川茶品牌促进会、四川国智决策咨询中心共同承办的“精制川茶产业发展﹒茶与健康”第五届四川参事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宜宾市高县召开。
四川省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祝春秀出席研讨会并讲话。国务院参事室办公室副主任唐华东,四川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参事室主任蔡竞,宜宾市副市长张平,高县县委书记李康分别致辞。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波主持研讨会。
祝春秀在讲话中指出,四川是茶的故乡和茶文化发祥地,享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是全国茶产业发展核心区。四川茶产业体量大,综合实力评估全国第二。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将其列入16个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农业农村厅、经信厅等省级部门加大支持力度,今年整合投入川茶产业达到2.8亿元。今年,全省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截至9月底,全省茶园面积563万亩,产量31.3万吨,毛茶产值2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32%和18.7%。茶叶是二十一世纪健康饮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六大绿色食品,把绿茶排在第一位。茶叶含有45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能防病治病。人们渴望健康,渴望喝到放心好茶,希望中国茶人为“健康中国行动”作出应有的贡献。
国务院参事室办公室副主任唐华东指出,本届四川参事研讨会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尝试。政府参事阅历丰富、学识渊博、地位超脱,围绕中心、大局建言献策和参与民主监督是参事们的重要职责,也是发挥参事作用的重要方式。研讨会这种跨学科、跨行业的交叉研讨氛围,可以给大家多些思想碰撞、头脑风暴,能够带来更多创新元素。
蔡竞在致辞中说,四川是茶树种植、茶叶生产的起源地,底蕴丰富的茶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四川就发现并掌握了茶的药用、食用、饮用功能和方法。汉代以来,四川便是茶叶生产和消费的重要集散中心,由此出发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影响深远。作为“精制川茶产业培育联系机制”成员单位,举办本届研讨会,旨在构建各地各界推动茶业持续健康发展经验与做法的交流平台,聆听各方面对茶与健康文化、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深入研究探索推动川茶产业创新发展和川茶文化继承发展的路径、方法,积极发挥政府智库作用。他特别强调加快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快茶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和功能产品开发,合力推动精制川茶产业大发展,把川茶产业建设成为新时代四川现代农业的典范,振兴乡村的支柱产业、发展外向型农业、示范产业和脱贫攻坚的标杆产业,以及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
此次研讨会为期1天,分为开幕式、主旨演讲、主题演讲、实地考察4个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和茶叶植保专家陈宗懋,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鹰,川大华西医院营养科主任胡雯作主旨演讲。四川省政府参事、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刘文英,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省农科院二级研究员张孝岳,贵州省政府参事、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原副巡视员徐荣,成都市政府参事、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建,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谭继和、谢元鲁分别作主题演讲。
研讨会上,各位参事、馆员、专家围绕茶与健康和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畅所欲言,会场气氛热烈。
食品安全和茶叶植保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院士指出,从公元前起,茶叶就被认为是一种可以保健和预防人体疾病的“药”。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鹰就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制约因素、推进路径和实现川茶产业大发展等进行了精彩阐述。他指出,农业现代化应具备物质装备现代化、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整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劳动生产率接近非农产业4个方面的特征。专家们认为,茶为国饮,饮茶已成为很多国人习惯,喝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普及,茶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注:文信息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作者王军,文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xinwen/toutiao/6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