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陶壶上的秘密之“壶把”

福建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紫陶壶在造型上丰富多变,就细化而言,便是壶身、壶口、壶底、壶足、壶盖、壶钮(的子)、壶嘴(流)、壶把等的变化,各部看似分散却又有机的合为整体,互有呼应,让一把壶展现独有的精气神。

紫陶壶上的秘密之“壶把”

紫陶壶在造型上丰富多变,就细化而言,便是壶身、壶口、壶底、壶足、壶盖、壶钮(的子)、壶嘴(流)、壶把等的变化,各部看似分散却又有机的合为整体,互有呼应,让一把壶展现独有的精气神。

而小编今天首先要跟大家说道的,便是紫陶细分部分【壶把】,至于其他细化部分的说道小编后续会陆续跟进。

接下来大家跟小编看一看这小小的壶把在紫陶壶中的艺术变化吧!

壶把分类

壶把:是为便于握持而设置。源于古青铜器爵杯的弧形把,源于瓷执壶条形壶把的称"柄",壶把置于壶肩至壶腹下端,与壶嘴位置对称、均势。壶把具体可分端把、横把、提梁三大类。

一、端把

(一)正耳式端把

端把亦称"圈把",其使用方便,变化丰富。把、口、嘴三点呈水平、对称。垂直形式安置,具端庄、安定的效果。

端把是壶之常见把式:有两支点,也有多支点。两支点多见于光器,轮廓像人耳朵,俗称“耳把”,也叫“圈把”,亦称“环把”,也有称“圜把”。

(二)飞把或垂耳

端把与壶流对称、均势,置于壶肩至壶腹下端,高点与壶口、壶流的高点呈水平。为与壶流在视觉上达成有机平衡,把上或会有飞扣,把下端或延伸出“耳垂”。

(三)倒把

通常端把是“正耳”模样,也有反弹琵琶者——“倒耳”,此种叫“倒把”。有款深受壶友喜欢的光器壶——倒把西施壶,便以此命名。

二、横把

横把壶,又称“急须”、“唐羽”、“侧把”。“急须”一词源于古时我国福建南部对于一种横柄壶“急烧”的称呼。在宋代,急须壶是斗茶烧水用的器物。

横把壶作为传统延续的煎茶器,其形制大致固定,多采用左侧把的形式,壶把和壶身成九十度角,同时壶把和壶嘴间也成九十度角,方便使用者右手持握。

由于壶把和壶身有一定距离,持握时不用担心烫伤指背。壶嘴和壶身的比例恰当,整体造型线条流畅,小巧精致,古朴高雅。

三、提梁

是一种比端把壶年代更早的壶式,因为古人饮茶,是将茶壶放在茶炉上烹煮,为了提拿方便,在肩部两端连以半月形提梁,提执时比较省力,也不易损坏、烫手。

提梁壶素来观赏价值、实用价值极高,有“提梁起,掌在手,放得下”的寓意

提梁是从铜器及其他器形吸取而来的壶式,除提梁的大小与壶体协调外,其高度以手提时不碰到壶盖的钮为宜,有硬提梁、软提梁两种,光素器、花塑器都有,变化丰富。其中硬提多见,软提梁少见。

(一)软提梁

软提梁,亦称“活经络提梁”,简称“软提”或“活络提”。软提梁在制坯时,只在壶肩制作一对有圆洞的系钮(俗称“装耳”),烧成后再用金属、细藤条或细竹根等作半圆环状提梁,两头穿装于系钮洞内。扶直可提壶,横卧可揭盖。金属丝为梁,多见双梁;藤条或竹根为梁,多为单梁。

(二)硬提梁

硬提梁,简称“硬提”或“硬梁”。壶体和提梁在制坯时一次烧成,烧成后提梁的位置、角度固定,不能作任何变动。有一种金属提梁壶,是用螺丝将单梁固定在系钮上,也属于硬提梁。硬提梁壶,全壶所占空间大。但提梁的形式感强,上虚下实,上轻下重,既飘逸又沉静,往往显示出一种高雅的气质。

硬提又分为单提、三叉提和绞提三种。

1、单式提梁:即一根提梁,多数为圆弧形,少数为方形。

2、三叉形提梁:也称“三柱梁”。大都二柱并立在前,一柱单立在后。三叉提梁壶清代才面世,“东坡提梁壶”在美国获奖后,成了三叉提梁壶的代表作。

3、绞式提梁:一般仿两竹相绞或两树枝相绞构成,有两头绞和中间绞的区别。提梁壶的壶流,一般要高出壶口2厘米左右。且提梁壶的造型繁多。(来源:建水紫陶汇,图来源:说茶网图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xueyuan/chaju/110727

(0)
上一篇 2020-04-11 01:34
下一篇 2020-04-11 11:55
中国茶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