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汉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在此交流碰撞,孕育出独具魅力的建水紫陶。
自建水紫陶大师向逢春制作的陶器1921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美术奖,建水紫陶声名远播。
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因“坚如铁、明如镜、润如玉、声如磬”的特点被国家文化部列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2008年建水紫陶传统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建水荣获“中国名陶之乡”之称;2017年“建水紫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据考证,早在4500年前,建水便出现了原始的制陶业,清代开始烧制紫陶,以五色陶土为料,加上独特的书画、雕刻、镶嵌、磨光等工艺,成为中国民间艺术的典范。
其制作工艺中“淘泥十二练”“成型七十二技”“冶陶二十四法”,共计一百零八道工序最为人所津津乐道,被誉为最“复杂”的制陶技艺。
阴刻阳填、无釉磨光是建水紫陶独有的制作工艺,陶坯落墨,沿着墨迹进行镂刻,将彩色泥料填入镂刻中,经过多次填压、抹平、修整而成型,即为阴刻阳填;坯体不上釉,烧成后只需打磨、抛光、产品就可清新光洁,是为无釉磨光。
击之铿锵有声,真可谓“体如铁、色如铜、音如磐、亮如镜、光照鉴人”,形成了有别于陶器的独特之处,实为“陶坛一秀”。
龙窑,一种半连续式陶瓷烧成窑,建在一定的坡度之上,以斜卧似龙而得名。这种最早出现于商代的龙窑,在建水仍保留着多条。
距离建水县城北1.5公里的碗窑村,仍“活”着一条最长的百年龙窑。碗窑村,从名字就能听出,这是个以烧制陶器为传统的村子,相传宋代就开始烧制陶器。
龙窑长度132米,站在中间位置往窑头看,按照古老工艺用石灰、糯米、豆做粘合剂建起的龙窑,蜿蜒向前似乎看不到头——它当之无愧成为当地最长的龙窑。
依靠窑火“自然天成”的力量,自然、原始、粗犷、寂静、古朴、素简,当木柴的灰烬飞逝飘落,在高温下和坯体融合结晶,形成或光洁或斑驳的肌理,带给人惊喜。
今天的建水紫陶作为“一种活着的文化”及一种高档艺术品,正被越来愈多的人们所喜爱。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外地商人前往建水购买紫陶。
火红的窑火一直在建水燃烧,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烧红了陶器,也烧亮了人们的日子。(作者:阿不,来源:拾云南,图来源:说茶网图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xueyuan/chaju/12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