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韵:细说柱础壶(二)

福建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导读:在上期文章中,我们了解了柱础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详见《器韵:细说柱础壶(一)》在本期文章中,我们继续一起学习,看看柱础壶的样式有哪些?

 

器韵:细说柱础壶(二)

导读:在上期文章中,我们了解了柱础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详见《器韵:细说柱础壶(一)》在本期文章中,我们继续一起学习,看看柱础壶的样式有哪些?

三、柱础样式

宋朝柱础的式样变化更多,雕刻也更加纤细,但仍以莲花瓣覆盆式为主要的通行式样。由于一般建筑曾经倾向于复杂和多变而华丽,这种风气随即受官方注意和反对,故宋代即有非宫室寺观,毋得凋镂柱础的规例,所以柱础凋刻发展则开始着重在宫室及寺庙方面。

至于元代,因其民族性格,所以柱础喜用简洁的素覆盆,不加凋饰。

明清时则在元的基础上,以简化、单纯的形式稍作凋饰,但图桉则崇尚简朴。于柱础的形状上,圆柱形、圆鼓形及上宽下窄、肩部凸出的变体圆鼓形,均为清代早期的流行风格。

器韵:细说柱础壶(二)

圆柱形通常表面平素不施纹饰,圆鼓形及变体圆鼓形则造型古拙,凋饰典雅。此外,官式建筑多采用薄如镜面的石础,称为古镜式。

一般民间,尤其是南方则显着不同,一方面就地理环境而言,因多雨潮溼,故常采用较高的鼓状柱础;另一方面,在人文背景上较崇尚华丽凋饰,所以柱础的变化较多。且地处偏远,政令鞭长莫及,故发展较为自由。

而台湾因为居南方庙宇建筑乃属于闽、粤的南方系统,加上融入的道教思想、民间信仰及反应风土民情与时代背景的各种装饰题材,并在民族个性的影响下,有具象的写实纹饰、有抽象的图桉装饰。这些装饰题材的背后,都蕴涵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综观上述柱础的发展,自殷墟出土的简单柱础,经历了外来佛教艺术的影响,而发展到清代的古镜式柱础,可谓柱础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由简朴而华丽。

器韵:细说柱础壶(二)

早期的形式以圆柱形及圆鼓形为主,表面施以简单的花纹或线条等浅浮凋的装饰,显得朴素澹雅。中期的柱础,其形式则有变化,外形较早期的为高;道光之后,圆鼓形的柱础已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下手部已有明显的内缩形式,整个造形显得细高秀挺。晚期的柱础,形式变化丰富,有扁圆形、莲瓣形、方形等。

光绪之后,莲瓣形柱础已成主流,而且此时外形已可明显的区分为顶、肚、腰、脚等四部分。在上段的础肚,常施以图纹凋饰,纹饰的变化也较以往丰富,题材更加多样化,有花鸟、动物、吉祥图桉及反映风土民情的内容等,凋饰华丽,凋工精巧,但有流于繁琐之感。

另外,柱础形式的发展还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单层式柱础,有鼓式、覆盆式、铺地莲花式、兽式等。另一类是多层式柱础,是由二种以上不同形式的单层式柱础重叠而成。

器韵:细说柱础壶(二)

清道光杨彭年柱础壶长16cm;高9cm容量:200cc,铭文:『柱础,曼生清玩』把款:『彭年』底款:『逸闲』

此壶为曼生式样之柱础壶。壶上线条自由穿梭,爽净自然,劲道十足。此壶取建筑元素入壶,其创意来源于江南建筑构建之柱础,是曼生壶式创新之一大特色。所镌铭文,应为陈曼生自己宝用之器。此壶泥色纯正,肌理表现丰富,工精艺高,不可多得。

器韵:细说柱础壶(二)

清中期柱础壶蔡锡恭款高:7.6cm宽:15.6cm

柱础壶式,嵌盖与壶口平齐,壶身自上而下外撇,腰部圆折往内收,底呈假圈足,钤有『少峰』方印。三弯流向上舒蜒,环把曲弧,钮作拱桥。紫泥胎土,质地细润,器形饱满韵致,气度不凡。

器韵:细说柱础壶(二)

清柱础壶韵石制赧翁铭高:8厘米 口径:5.8厘米 此壶上海画家唐云收藏

此壶材质为紫泥调砂,呈赭褐色,壶体似圆石鼓凳,上小下大,腰间微敛,短流,嵌盖,环形把,造型稳健。把梢印『韵石』,底印『曼陀华馆』。壶铭:『久晴何日雨,问我我不语。请君一杯茶,柱础看君家』。

这铭文的内容显然是俏皮的生活之谈。众所周知,“础润而雨”是生活常识,下雨是自然规律,宜兴的霉季,空气中湿度增大,俗称“还潮”。赧翁借用久晴不雨特殊的天气背景,用注茶壶润的方式来回答,把“柱础”的题目用生活常识来诠释妙解,真是匪夷所思,确实漫有意思。

器韵:细说柱础壶(二)

清晚期紫砂柱础壶

紫砂柱础壶包浆浑厚,清秀而古朴有致;拱把飞流,沉稳而不失灵动,壶铭:『方山以乐友竹』六字。

“友竹”是何许人?梅调鼎,字友竹,号赧翁。清代道光、咸丰年间人。工书法,在紫砂壶上刻书画,自成一派。自言“用笔之妙,舍能圆能断外,无他道”。

《沙孟海论书丛稿》云:“他的作品的价值,不但当时没有人和他抗衡,怕清代二百六十年中也没有这样高逸的作品”。

梅调鼎被清朝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赞为“三百年来所无”的书法家,被日本书坛誉为“清代王羲之”。当时的浙东曾出现“为求友竹字,愿出万两银”的盛况。有《赧翁集锦》和《梅赧翁手书山谷梅花诗真迹》印行于世,另有《注韩室试存》。

“方山以乐”的铭文,实则也化自曼生壶,《阳羡砂壶图考》记载:一把粗砂方壶左锓铭曰『方山子,玉川子,君子之交淡如此。曼生铭』,右锓款识曰『嘉庆丙子(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秋月杨彭年造』。

“方山子”,原名陈糙,字季常。苏轼《方山子传》称:这位方山子是位少侠,后隐居,有文韬武略。人们不知其姓名,只能凭他戴一顶方耸而高的帽子,即古方山冠,而称他为“方山子”。

卢仝,自号玉川子,唐代大诗人,写出著名的饮茶七碗歌。其诗导源于骚而变其面目,奇崛险怪,不肯作一常语。《庄子·外篇·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方山子,玉川子,都是大彻大悟、洞悉人生真谛的君子,能够跨越时空而精神相通的君子之交,只需要一壶清醇的茶水啊。“方山以乐”,寥寥四字,寄托着作者高尚的人格追求,提示我们要远离谗佞之迷,远离物欲之惑,平淡如水才是君子之交,才能真正体察人生的大乐。

器韵:细说柱础壶(二)

清柱础壶邵杏元制壶底印:『邵杏元制』长:18厘米

此壶取材白砂料,则不常见。壶形上收下展,底部又收进,如柱础般稳重大方。壶流弯短,壶把弯曲有致,整器线条曲折优美,气度潇洒。壶身一边刻『中流一壶不如一柱,蒸为甘露,元仲』,底有钤方印『邵杏元制』。

器韵:细说柱础壶(二)

近代柱础壶范庄农家、静安制高:7.8厘米口径6.7cm宽:13.2厘米扬州文物商店藏

此壶素面,经久摩挲茶锈润泽,水色甚佳。底钤『范庄农家』篆文方印,盖内有『静安』篆书款小长方章。

“静安”姓范,“范庄农家”系清乾隆年间紫砂名手范章恩手人之斋号,以祖袭传承为荣,以扬声名。『范庄农家』是宜兴西望墟艺人的闭章。该庄村民多姓范,既务农又制造紫砂器。“静安”为咸丰至民初年间人(1860~1928年),时正值宜兴紫砂兴复时期,各商家兴起,紫砂壶销四方,但形制仍承袭上一时期的传统格调。

此壶团山泥制作,胎泥呈米黄色(表面红中泛黄),这是清末民初比较流行的壶质。柱础款式原为韵石(王东石)所制,为商家看重,盛行于市面。此壶底为盘状,壶腹上小下大,腹身直中带弧线,近底部向外撇,底部内折收。肩平圆,嵌盖,整器状似古建筑房屋用来支撑柱之基石,稳重而大方,撷取为壶式甚雅。锥形嘴(短直流),耳把上一飞作,端拿时环扣,桥梁钮,造型简洁明快。

器韵:细说柱础壶(二)

民国柱础壶程寿珍款高:7.8cm;宽:16.8cm

壶作柱础式,泥色温润,平盖圆肩,壶身自上而下外撇,折腰下弧触底足,直流管状,曲把浑厚,钮作拱状。全器饱满舒展,曲折圆弧相间,刚柔并济。壶身铭刻:『道不自器,与之圆方。集诗品句,阳羡跂陶氏刻』,书法如行云流水,另一侧镌刻山水亭台图,意简形骸,耐人寻味。底钤『冰心道人』,盖有『寿珍』两字。

器韵:细说柱础壶(二)

七十年代柱础壶顾景舟制盖款:『顾』『景』底款:『顾景舟』高:5cm长:16cm

柱础壶顾景舟制壶身刻有:『汉之甘泉不能尚也,石生氏刻』

柱础是古代建筑支撑梁柱的石墩,仿形之作,嘴,把胥出自然,为顾景舟早年作品。

器韵:细说柱础壶(二)

柱础壶汪寅仙制高:9cm宽:17cm

款识:『汪寅仙』壶身铭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石泉刻』

器韵:细说柱础壶(二)

清柱础提梁壶王南林高:4.5厘米口径:6.4厘米此壶现藏南京博物院

此壶取材团泥,栗色如古金铁,砂质隐现。底为盘状,中腰折收内敛,肩平圆,嵌盖融于一体。直嘴,桥钮,三叉提梁,整体气势古穆宏大。壶身镌刻铭文曰:『珠光玉脱水气晶。东溪溪隐刻于师竹雨』。底钤阳文篆书『南林监制』方印。

器韵:细说柱础壶(二)

清柱础提梁壶端方高:10厘米口径:4厘米

柱础提梁壶,系曼生壶式之一,形制古朴大方,用本山绿泥与紫砂泥调配成团山泥制作,烧成后,器身色泽艳黄,为富贵标志。这类茗壶色泽,在清末曾风行一时。

“陶斋”为端方的斋号。端方(1861~1911年)字午桥,他定制的壶俱为白泥,应该称本山绿泥。壶底钤:『宣统元年壬正月元日』阳文篆书长方印,盖内钤:『陶斋』阳文篆书小印款。当时承制紫砂壶的艺人有俞国良、黄玉麟等制壶名家,款式典雅,工艺精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xueyuan/chaju/4849

(0)
上一篇 2017-12-01 08:19
下一篇 2017-12-02 14:04
中国茶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