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特殊的材质和独特的成型方法
紫砂泥制成器物,烧成之后,表面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断面就更为明显,故称之为“紫砂紫”。
紫砂泥是单矿原成泥,它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都具有先天的优良条件,可以说是极为合理的矿物构成,这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为我们“配制”了直接可用的泥土。砂泥互相配紫砂矿洞口比不同,会产生不同色泽效果,古人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之中拥有各自的生产经验,用什么泥,多少泥,与什么泥多少量相配,烧到什么温度,会产生什么颜色,都各有经验积累紫砂泥矿层在封闭的农业经济社会里,这种绝活自然不轻易外传,“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
紫砂矿原料外观呈紫红色、紫色,有微细银点闪烁,并隐现浅绿色的斑点,泥块外观更有天青色的,称天青泥。
紫泥烧后外观为紫色、紫棕色和深紫色。本山绿泥(指出矿时呈浅绿色)烧成后呈米黄色。红泥,亦称石黄(指出矿时呈黄色及红色),烧成后呈暗红色朱红色。
团泥,亦称团山泥,是一个时期在团山矿层里出现的紫砂泥,与星点式本山绿泥混在一起无法分开,以此粉碎加工成型,烧成后即成了古铜色的团山泥;以后把紫泥与本山绿泥混在一起,也称之为团泥。
上世纪抗日战争前,宜兴陶瓷职业学校王姓教授带来了化工方面的知识,在本山绿泥里加入钴便有了墨绿泥,在紫泥里加点锰便成黑料泥(原本没有黑色泥料,故应该说明,早期的黑色茶壶是制壶工具次烧成,“捂灰”窑变为黑色的),如今泥色变化的科技含量还在不断提高,但人们珍贵的,还是原矿源中特有的品质精良的泥原料。紫砂泥的材质特点,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泥的可塑性好,以捶压、拍打、镶接、雕琢、加添法,可任意制作成大小各异的不同造型,制作时粘合性好,但又不粘工具不粘手,如嘴、把、脚均可单独加工后,再粘到壶体上加以雕琢并加工施艺;方型器皿的泥片镶接成型可用“脂泥”粘接,再用竹木拍子拍打整型。如此高的工艺含量,就为陶艺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图,施展工艺技巧,提供了材质保证。
2、湿泥的干燥收缩率相对较小,变形也小,施艺过程中“准结构的变形可掌握,因此茶壶的口盖能做到严丝合缝,造型轮廓线条规矩,提梁正直而不致扭曲,把手可以比瓷壶的粗,不怕壶口面失圆,能与嘴比例合度,另外可以做敞口的器皿,以及口面与壶身同样大小的大口面的茶壶。
3、紫砂泥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需要加配其他粘性或脊性原料就能单独成陶。成品陶中有双重气孔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气把泥块打制成泥片性;壶口壶盖配合紧密,减少混有黄曲霉菌等霉菌的空气流入,相对推迟茶叶变质发馊的时间,因此能较长时间地保持茶叶的色香味;其冷热急变性能也好,即便开水冲泡后,捶泥再急入冷水中也不炸不裂。
4、紫砂泥成型后不施釉,平整光滑富有光泽的外形,用的时间越久,把摩的时间越长,它就会发“黯然之光”,它也是其他质地的陶土无法比拟的。凡劣质紫砂泥或摞压泥片代用泥,其成型及烧成后的使用效果,当然就不具备以上特点了。紫砂陶的制作手段,自明代正德年以来,通过历代艺人的摸索、改进以及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其手段除纯手工外,还增加了石膏模挡坯、注浆法及辘轳车拉坯等生产方法。
(本文节选自《紫砂入门十讲》,作者:徐秀棠,山谷,文字由福建白茶网录入,图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xueyuan/chaju/5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