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紫砂装饰
装饰艺术就是如何打扮的艺术,即运用形象思维,驾驭一定的材料,采用种种技巧和手段,包括绘画、雕刻等,对装饰对象进行符合本质或外在特征的艺术处理。
紫砂装饰的原则,主要是充分利用紫砂泥料所固有的肌理质感、造型和泥色的变化特点,来表现其装饰效果,往往在成型过程中同时完成装饰工艺。装饰手法,除了造型自体装饰以外,还有镶嵌装饰(包括镶嵌金、银、玉),包银、锡装饰,满釉装饰粉彩装饰,绞泥装饰,泥绘装饰,以及最为普遍使用的专设生产工种的陶刻装饰。
采用另一种紫砂陶泥作化妆土,以起到色彩变化的装饰效果,也属紫砂装饰。
紫砂陶特别是紫砂壶的造型本身,就体现了一种装饰美。花货”的壶身、壶嘴、壶鳌、壶盖,都是仿生的艺术处理;“筋囊器”和“光货”则是以立体线条来对壶形进行装饰处理,具有代表性的立体线条有灯草线、子母线、云肩线、凹凸线以及云水纹、花瓣纹、菱纹等20余种。这些线纹的运用,既是一种装饰的艺术手段,又起到确保器体质量的作用。这些自体装饰在造型艺术上已经得到充分体现,在此就不深入进行论述了。
一、炉均釉(包括现代紫砂陶艺的色彩釉装饰)
炉均,宜兴当地称画彩釉、上满釉,创始于清雍正或乾隆年间,一度流行于嘉庆、道光年间,直至1958年后才停止生产,不过约从2000年又开始出现了点彩加工小作坊,替选壶者作点彩装饰。
彩釉装饰,是炉均四方壶在已烧成的紫砂壶上用釉彩或满身挂釉,再以800℃低温第二次烧成的一种装饰方法。这种装饰工艺无疑受到景德镇瓷器的釉上彩工艺的影响。
现代仿均如意壶
所谓画彩釉,就是用低温釉色彩在紫砂烧成品上堆画花草图纹、禽鸟山水、戏曲人物,再经炭炉800—850℃第二次烧成,也可将烧成的紫砂器周身施满釉彩,叫上满釉,这两种工艺通称为“炉均”。《景德镇陶录》卷三载:“炉均釉,色如东窑、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流淌变化过之。
彩绘装饰一四方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装饰?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清代宫廷用器的富丽堂皇的审美趋向和瓷器繁缛的装饰影响,也波及到紫砂陶的装饰风格。康熙时有少量的“康熙御制”的珐琅彩壶,雍正朝也有加彩紫砂壶,至乾隆时,这种艳丽缤纷、富贵气象的装饰盛行,多为粉彩装饰,有高粱红的炉均釉、钴蓝炉均釉,还有描金装饰等,这种风气一直蔓延到嘉庆彩釉装饰道光年间。二是紫砂陶器在明代时大彬的发扬光大和清初陈购远的充分发挥后,陷入了因循守旧和陈陈相袭的境地,无甚变化,制作技艺也一代不及一代,其时陈曼生也还未对茶壶的造型设计进行前无古人的革新。在呼唤新的创造精神,力变狭窄、守旧的局面时,瓷器釉彩装饰的诱惑力是相当大的,至少会给人迥然不同的感觉。三是作坊主对残次品的一种补救措施。如产品相接处开裂、表面出现溶孔或黑斑、色泽不匀等,就用釉彩加以遮盖。所以,炉均釉装饰的茶壶中有很多为实用的普通大壶,它适应大众的审美要求,把普通产品提高了一个档次。
对于炉均釉装饰的优劣、好坏,人们的看法不尽一致。紫砂壶与其他工艺品的不一样之处,在于它既有陈设性,又具实用性,特殊的功能也区别于其他茶具。如果一种装饰阉割了它的特别的美和特殊的功能,那只能是画蛇添足。炉均釉的主要原料是铅、玻璃,配制时用硝、砷,故它是有毒的装饰釉料,根本不能应用于餐饮器皿上,就是作为装饰之用也不足取,这便是它得不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当然对历史产品,由于炉均釉烧成过程中容易出差错,故正品率很低,要烧成一件达到理想效果的炉均釉产品,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作为文物收藏欣赏就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例如,有“康熙御制”款的“珐琅彩四季花卉纹壶”、“珐琅彩花卉纹提梁壶”,乾隆时的多款炉均釉壶、“珐琅彩万蝠纹菊球壶”以及道光年间的“粉彩花卉贡灯壶”等,虽然装饰风格与紫砂素朴外表不类,但依然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现代紫砂陶艺的形成、发展,宜兴年轻一代的艺人借鉴这一艺 术形式,创造了相应的装饰手段,即加彩装饰所谓加彩装饰,就是将紫泥、红泥、本山绿泥粉彩花卉纹壶等不同的泥料调配混和,或配以一定量的着色剂制成泥彩,按预期的图案花纹,涂绘于壶坯表面,再经窑炉高温一次烧成。窑炉温度俟泥彩的配合比例不同而不同,也因每位陶艺家各自掌握的烧成方法的不同而有差异,同样“秘珐琅彩万蝠纹菊球壶不相授”,没有定规。这种装饰效果虽不需要二次烧成,但因预先构想的色彩或图案丰富,往往需要经过许多次的试验,才能达到陶艺家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加彩装饰由于一次烧成,与紫砂载体浑然天成,有色彩鲜艳、不易脱落等优点。
(本文节选自《紫砂入门十讲》,作者:徐秀棠,山谷,文字由福建白茶网录入,图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xueyuan/chaju/5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