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土矿是埋藏于地表之下的粉砂岩。
宜兴人把陶土矿统称为“泥”,将“泥”又分为三大类:
1.灰白色为主、颜色单纯的粗沙铝土质黏土陈“白泥”。原矿呈灰白、桃红、象牙白等色,经淘漂压滤后,表面细腻光亮,烧成以后呈象牙色泽。多用于制作砂锅、煨罐和彩釉工艺陶器。
2.浅灰、淡黄和黄红色为主的杂色黏土称“嫩泥”,其接近地层表面者,亦称“黄泥”,原矿材质在风化前软、嫩、细。
3.紫红、紫青、浅紫和棕红色为主的杂色粉沙质黏土称“甲泥”,俗称“石骨”。原矿是深藏在地层里的一种页岩(未经风化),位于坚如铁甲的黄石岩板(宜兴人称为甲泥)下,材质在风化前硬、脆、粗。
甲泥和嫩泥矿,均富含氧化铁,少者不低于2%,多者可达8%以上。经适当炼制,这两种泥均可烧制深浅不一的黑、褐、赤、紫、黄、绿等色的陶器。
在夹泥、嫩泥陶土矿中,夹杂有一些特种泥矿,宜兴人把这些泥矿称“紫砂泥”。他们将“紫砂泥”又分为三大类:民间俗称紫泥为“龙肌”,称绿泥为“龙肋”,称红泥为“龙皮”。
1、在夹泥矿层中“藏”有一个透镜状的夹层矿体,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厘米到一米左右,外观颜色呈紫色或紫红色,有的带有浅绿色斑点,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屑及铁质等,这就是“紫砂矿”,古称“青泥”,可加工为紫泥料。紫泥料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成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
2、在“紫泥矿”中,有时会含有“夹脂”,俗称“泥中泥”。这种“夹脂”有俩种状况:一是单纯的绿泥料,可加工为绿泥料。其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比紫泥低;一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的“团泥矿”,可加工为团泥料。
3、在嫩泥矿层的底部,存续着一些琐碎的、需经手工挑选的矿料,这就是“红泥矿”,可加工为红泥料。古人把红泥称为“石黄泥”。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后有朱砂、朱砂紫和海棠红等色。
皖之寿县,鲁之博山,粤之潮邑,浙之长兴,晋之安泽、乡宁、平定……我国多地亦有瑰丽朴雅,质地的优良沉稳,均难与宜兴紫砂矿比肩。宜兴境内的紫砂矿,1990年探明储量和保有储量约为90万吨。(来源:普洱茶,图来源: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xueyuan/chaju/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