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临安,千年紫陶,有她与众不同的前世今生。
据现有史料和实物考证,建水紫陶始于清末,形成的历史距今不过百年有余,源流却十分久远。
1988年从建水燕子洞古人穴居遗址出土的陶饰、陶坠、陶片和1982年从建水龙岔河西汉古墓出土的陶片,向现代人展示了距今3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和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建水境内曾经有过的古老陶艺。
能工巧匠赋予紫陶悠久的传统工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在紫陶器皿上雕花琢字如治玉,无釉磨光、阴刻阳填,又融合一脉相承的炼陶技艺,一土一石瞬息万变,奥妙莫测,这时候你才知道了什么是“炼古融今”。
建水古城
建水(古时称临安府)古城北郊有一个窑火烧出来的村落——碗窑。碗窑村始于何年已无从考证,后人只知道这里世代以陶瓷为业村落由制陶而生。村子身后的红土坡由东向西绵延数里沉寂着一大片行迹清晰的古窑遗址和堆积如山的陶瓷残片。
在1980年中央工艺美院与建水工艺美术陶厂首次对建水古窑遗址和陶瓷残片进行的叩访中,他们惊喜的发现了大量的宋代青瓷,元代青花,明代粗陶和清代紫陶的残片,从此,人们从这种极富灵性的陶瓷语言里,破译出了古人无意中传递出的历史与文明。
走进碗窑村,乡路两侧破缸残瓶堆积如墙,瓦砾陶片蔓延四野。龙窑横亘在山坡上,山间蕴藏着丰富的五彩泥土,这就是紫陶的故里。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列为中国“四大名陶”。在碗窑村,至今可找到形迹可辨有名有姓的古窑遗址20多处。紫陶工艺在元清一代得到辉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只有底蕴深厚而神秘斑斓的滇南文化能够诠释它的前世今生。
阴刻阳填,无釉磨光是建水紫陶艺术的最大特色。切莫认为紫陶作品上精美的图画是美术师描摹后直接烧制而成。陶坯落墨后,刻工艺人将墨迹雕刻成模,填各色彩泥于其中,经反复多层多次刻填后,修坯、风干、焙烧、打磨,如此这般,陶器表面呈现出千年风蚀而斑驳陆离的肌理变化,颇具古拙之象。
紫陶,泥质细腻,色泽鲜润,敲击声似钟磬,品赏意境幽雅有味。由于紫陶具有耐酸抗蚀、防潮、透气和保温的特点,花盆栽花不烂根,花瓶装水不发臭,茶壶泡茶味正香郁,碗缶盛食历时不腐。所以紫陶最初被用来制作生活用品,这也正是它扎根乡土的生命力所在。
这样的工艺有着极其复杂的流程,是一项源远流长的综合艺术。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步骤:漂浆制泥,手工拉坯,湿坯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制和无釉磨光。泥浆要经五六次反复搅拌漂洗,凝土成菁,腻如膏脂,无丝毫砂料半点暴性。拉坯者漫不经心却轻车熟路的手艺,令人叹为观止。
紫陶源于生活,但它却俗不起来。云南名菜汽锅鸡也当之无愧“雅食”,那百年的烹制美食的汽锅,小锅层层又层层,梅兰竹菊绘刻其上,肉香泥香,气韵袅袅……
1932年王式稷书法作品汽锅
1932年,建水紫陶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使者,悄声进入到大洋彼岸一个陌生的国度,参加在那里举办的“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建水紫陶凭据着古拙沉雄文韵盎然的典雅气度和铿锵若磬质明如镜的风姿华彩,征服了众多不懂汉语的洋人,首次亮相便获得博览会美术大奖的殊荣。
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中国馆全景
1953年,北京举办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规格最高的民间艺术盛会。建水人精挑细选了一大批精美的紫陶作品,来自制陶世家的向逢春被委以重任,呵护着这批凝聚了千百年建水人睿智和希望的结晶晋京参加了盛会。在那次展览会上,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一并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向逢春
2008年2月,建水紫陶被文化部公示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滇南琼玉”脱颖而出,名噪一时。承载太多的文化与情感内质将带给我们更大的思维空间。(图文来源:建水紫陶纪;作者:紫陶编辑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xueyuan/chaju/8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