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茶壶对差茶汤的影响
紫陶茶壶出水的快慢、粗细不只是影响水流弧度的观赏性,还与茶汤的最终的呈现密切相关。不耐久泡的茶叶,若是遇上出水细缓的紫陶茶壶,也许就会因为出汤过程多了那么几秒,错失了最佳的口感。如果是需要闷泡的茶叶遇到壶身小出水快的壶,则达不到条件而影响口感。
出水好是怎样的体验
紫陶壶的出水效果跟“流”的设计最有关系。倾壶倒水,能使壶中滴水不存者为佳。出水水束的“集束段”长短也可比较,长者为佳。
壶流(壶嘴)的形状、长度,水孔的位置等,决定了一把壶能否“出水七寸不散花,收水利索不流涎”。但是,壶流的形状、长度、水孔的位置等,又必须和壶型相配。
好壶壶嘴出水顺畅,收水果断。好壶出水如柱、刚劲有力、水线悠长、弧线流畅,水束圆润不拧麻花,直入杯底静默无声;断水时,即倾即止,干净利落。
影响出水的因素
好的出水,实际上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壶型、流型、流的位置、流管内壁、嘴的口径、网孔形式等等,但最为影响大的那就是壶盖上的“壶留和气孔”。
简单的原理的分析,就知道壶出水不畅,大凡有以下几种情况:壶的流根位置太高,壶的流内有“结石”,壶的流壁内不顺滑,壶的出水网孔被部分堵住形成虚张,壶的钮上进气孔太细形成负压等,均可造成壶的出水不畅。各方面都是符合出水流畅的条件,清水试出水的十分流畅,但泡茶时常常网孔被茶叶堵死,这是后天因素。
还有有一细微之处常被忽略,那就是壶盖上的“气孔”。
壶内满水后,倾倒出水时,若其水流呈现出跳跃状,还伴有“突突突”的声音,或水流扭转泛花,伴有“吱吱吱”的声音,此现象是由于在倾倒出水时,壶体内立即处于负压状态,并通过壶盖上的气孔,吸入壶外的空气进行补充。
若气孔的孔径过小,则空气进入壶内时受阻,形成间歇性“气塞”,最终影响到水流呈现脉冲式跳跃状,并伴有“突突突”的声音;或由于气孔的孔径过大,空气进入壶内时的流速过高,产生啸叫现象,发出“吱吱吱”的声音。
由此可见,气孔直接影响到了茗壶的出水流态,犹如画龙点睛,“点”好了,功得圆满,满盘皆活,“点”不好,功亏一篑,徒留遗憾。
例外
但有些壶型如“龙蛋”、“西施”等,壶流的特定形态就是容易流涎的。所以,不能要求所有的壶都不涎水,只能在使用的过程中对症解决,如注水不要过满、收水手势要干脆果决、备有茶巾随时擦拭等。
至于购壶时注入清水不流涎,回家泡茶则有流涎的状况,是因为清水和茶汤的张力不一致的原因。如果有茶渣堵塞了流孔,流涎则会更严重。
壶流制作有哪些基本要求?
1.壶嘴根部大于口部;
2.内壁光洁顺畅;
3.水孔的总面积要大于流口面积,以增加出水压力和收水回力。流身斜出壶身以45度左右为宜,欠则“喷”,过则“漫”。
有艺人在坯体成型后,轻巧敲击流口前端下部使之稍向上弯,也有艺人在流口内壁下沿做小凹槽,都是为了改变出汤的瞬间流向,力图避免收水时滴涎。
对于制壶的朋友,大可以不去总结具体什么角度、弧度能带来最好的出水。想着去塑造流水的形态,就如同抽刀断水一般,必是徒劳。倒不如在制壶的时候想着如何去顺应水势,如何让每一处、每一点都承载着水流动前行,而不是改变它成为你想要的样子。谦卑的心,才能成就动人的器。(来源:建水紫陶纪;作者:紫陶编辑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xueyuan/chaju/8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