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瓷注浆成形,有空心注浆和实心注浆两种方法。
(一)空心注浆
空心注浆是利用石膏模型单面吸浆而形成制品,坯体的厚度取决于泥浆在模型中停留的时间,一般适用于注制壶、杯、罐、瓶等空心器皿或人物、玩具等艺术陶瓷。用此法注成的坯体,注件的外形取决于模型工作面的形状。其操作过程是:首先将模型工作面的灰尘或干泥清扫干净,装配好模型。模型的含水率应保持在5%左右,过干过湿都易引起坯体的缺陷。注浆时其进浆速度不宜太快,应使模型中的空气随着泥浆的注入而排走。泥浆注满模型后,经过适当的时间,使吸附在模壁上的泥层达到所需的厚度,再倾出多余的泥浆。然后待坯体硬化离模,即可取出。为了防止制品变形,需要加厚底部时,可采取二次注浆,即先在底部注入少量的泥浆(俗称“养脚”),待稍干后,再把泥浆全部注满,然后按上述过程操作。
空心注浆所用的泥浆,其比重一般比实心注浆要小,约为1.6—1.8。流动性一般为10—15秒,稠化度约为1.1—1.4。
为了加快坯体的形成速度,提高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许多瓷厂已采用离心注浆,并在这个基础上采用光敏电阻控制,组成机械操作的注浆成形流水线。离心注浆操作,是将泥浆注入旋转的石膏模型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泥浆紧靠模壁,脱水后形成坯体。由于泥浆中的气泡较轻,在模型旋转时,多集中于中部,最后破裂消失。采用此种方法注成的坯体,厚度比较均匀,不易变形。
离心注浆所用的泥浆,其固体颗粒的尺寸不宜相差太大,否则粗颗粒会集中在坯体内部,而细颗粒容易集中在模型表面,造成组织不均,收缩不匀。其模型的转速应视制品的大小而定,大件制品宜慢,中小型制品可快些,一般为460—540转/分。若转速过慢,易出现泥纹。
(二)实心注浆
实心注浆利用两石膏模面之间(模型与模芯)的空穴,泥浆被模型与模芯的工作面两面吸水而形成制品,故又称双面吸浆法。一般用于注制盅羹、鱼盘、鸭池、汁斗等异形制品或瓷板,也可注制两面形状和花纹不同或大型、厚壁的制品,坯体的厚度由模型与模芯之间的空穴尺寸来决定。操作时,将泥浆注入模型与模芯之间,待浆泥中的水份大部分被石膏模吸收后,坯体收缩离模,此时可揭取模型,让坯体在模芯上干燥,直至坯体中的水份基本排除以后,再将坯件取出。为便于注浆时的空气排出,须在模型上预留放出空气的通路。
实心注浆的泥浆比空心注浆的泥浆比重大,一般在171.9之间。稠化度亦高些,细度可适当增粗。由于模型从两个方向吸出泥浆中的水份,因此靠近模壁处坯体较致密,坯体中心部分较疏松,均匀性不理想。
为了加快坯体的注成速度,促使坯体的结构致密,防止因石膏模两面吸浆而引起坯体分层,导致开裂、冲泡等缺陷发生,故许多瓷厂改用压力注浆,将盛放泥浆的桶提高位置,利用泥浆的位能以增大泥浆的压力。也有采用压缩空气来加大泥浆压力的,即压缩空气管道注浆。
压力注浆的泥浆压力,应根据制品的形状和规格(大小与厚度)而定,一般应控制在500—800毫米水银柱,最小不宜低于300毫米水银柱。实践证明,增大泥浆的压力,可提高坯环的强度,减少气孔,但须注意模型的加固和密合,否则易发生烂模和跑浆现象。
此外,国外还使用了真空注浆、电泳注浆和喷射注浆等新工艺。(作者:东方玺,图文来源:瓷博士)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xueyuan/chaju/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