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制陶工艺大幅度提高了效率。以制陶泥为例,现代机械化让工作效率呈几何级增长。
传统工序中的这些步骤可以实现机械化操作:
“去杂质(筛选)”+“粉碎”可以使用球磨机,“淘洗滤浆”可以用压滤机,“练泥”可以用真空练泥机。
不禁有人要问了:机械化制陶泥与手工制陶泥,孰优孰劣?
紫陶君以真空练泥为例,说一说数据,孰优孰劣的结果判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结论。手工练泥凭经验,费劲儿,产量低。机械工业革命浪潮过后,纯手工复古流重返舞台。机械真空练泥靠科技,摁个开关的功夫,产量高,每天的产量可以用吨来衡量。一把重量300g的壶,用的泥料重量翻双倍也是不够的,基本要翻近3倍,因为其中有修坯、晾坯、烧制等多道环节会产生损耗。经验丰富的制陶艺人损耗会低一些,大概两倍多一点的样子。(前提:陶泥的含水量为恒定的标准值。)
制陶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在制陶泥上,那后面几十道的手工工序要等到什么时候?大型陶器还要不要做?古时候的纯手工是没有科技力量的辅助,不得已而为之;现代科技发达,把主要的和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中,会不会更好?
世间真假皆难定,真亦假时假亦真,下面的描述摘自网络:
“真空练泥机省时、省力、省工,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经过真空练泥机挤压,排除空气更彻底,泥料组织更均匀,可塑性能和致密度也更好,既便于成型也提高了坯件的干燥强度和机械强度。但是真空练泥机练制的泥料,因其颗粒呈定向排列,泥料中潜伏着应力,这些应力会在高温烧成中释放出来,使坯件各部位呈不均一收缩,从而引起制品收缩、变形率加大。说白了就是机器劲儿太大揉过头了。”
下面是紫砂论坛的帖子:
“手工练泥坯件气孔率大,泥料的比重小,烧成后制品的收缩、变形率小。手工制备的熟泥,由于泥团颗粒粗细悬殊,烧成后体积收缩不一,器表粗颗粒略有凸出,胎质富有滋润的光泽质感。而疏松的内壁因泥料矿物组成和团较堆积等因素而形成的空隙,具有一定的气孔率和吸水率。应用机制泥料制作烧成后,制品的吸水率会从通常的3%—5%下降到1%左右,气孔率也随之降低,而紫砂壶吸水率、气孔率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其实用功能。即使成型、烧成等诸多
条件不变,机制泥料和手工制备的泥料相比,器表的肌理效果会逊色很多。”
建水紫陶,总会走出自己的特色化道路。(作者:紫陶君,图来源:福建白茶网图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xueyuan/chaju/9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