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像森林一样的古茶园
说起无量山,想到南涧、景东、镇沅,但在镇沅景谷宁洱三县交界处,还有一段雄伟的主脉。在这里隐藏着众多的古茶,而“困鹿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正吸引着众人前来探山品茗。
困鹿山原名“困卢山”,哈尼语“花鸟众多的地方”,第一次听说困鹿山是在表哥的旺隆茶厂。(有个李姓的老师来加工茶叶,一来二去认识了熟了。)我常喝他茶,对困鹿山的感觉总是漂浮不定。那时茶价不高,收了些,就想进山一探究竟。
普洱茶的兴起,各路英豪逐鹿南山。众多原因,让人误认为普洱不产茶,更没有古茶,只是古时的行政中心、茶的聚散交易中心。李老师四处宣传展示困鹿山,表演“金瓜贡茶制作”(当地人称“人头贡”,按人数来核定任务,人人有份,大小不同,因此俗称为“人头贡”)。土豪来了、大亨来了、老茶虫来了!广东来了伙人,不声不响地上了困鹿山,找到李老师,见面一看一喝一品,从此爱上困鹿山,并指定李老师全权负责。从此这隐藏深山的“皇家古茶园”直奔普洱茶热区,成为茶界新宠。
困鹿山有野生型茶、过渡型茶、栽培型茶,可谓是茶的自然博物馆。张国立也慕名前来探山,并认养了一棵野生型古茶树。当地人讲古有东西南北四大茶园,而现在保留得相对较好的是南园,也是能通车的茶园。但只有摩托车能行,极少数拖拉机在干季疏通之后也能险行,一年之中也就那么一小段时间。
图为:困鹿山大叶型古茶树
普洱市林业局的郑老师因工作之需踏遍普洱众山。由于喜爱,拍了很多茶山记时性的照片,成为普洱山头茶的第一代宣传者。外地茶人到普洱都想方设法的找他咨询,欣赏选用他的老照片。在众多的困鹿山宣传照中郑老师拍的独显风格,被广泛选用。
时间在一天天过,普洱茶越来越热,经过“马帮进京”“百人祭拜困鹿山”“迎百年普洱贡茶回归故里”“普洱市更名纪念”“挑担茶叶上北京”等活动之后,困鹿山是路人皆知。这些人因茶相识、因茶结缘、因茶共事,并深深的爱上了困鹿山。我时常看着郑老的巨型照片发呆,盼想探山。
经2007普洱茶风波之后,人们对普洱茶更加理性,价跌了、面广了、爱普洱茶的人更多了,困鹿山也成了为数不多的下降反升的山头之一。这除了它自有特色之外,也得益于众多茶人的喜爱。广东茶人潘先生、林先生更是对它钟爱有佳;好料得好加工才出好茶,为得好茶他们与民一同探讨,针对它的特性加强了某些环节的管控,品质得到众人肯定,销路大开,名声大振。
困鹿山所在的宽宏村多为李氏,祖籍江西,从镇沅景谷南迁而致,事茶十余代,善制“人头茶”。李老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几两的小瓜,过百公斤的大瓜一蹴而就。其外形上有“地圆天方”之感,大得中庸之道,上下皆可摆,各看自有味,深得臧家之爱。社会名流商界大鳄,逢事必定大型金瓜,以此为记,以此为贺。这超大型金瓜非一人所能为,每逢此时总是全厂齐上阵,二十多人齐动手,分工配合,各事其责。那些茶商也会派人来监制、亲临现在观摩、全程摄像记录,场面极其热闹壮观。成后又宾主共饮、其乐融融。
图为:困鹿山中叶型古茶树
国家非遗保护政策的实施,普洱市宁洱县考古论今结合典章,寻访众山,以困鹿山保留的茶技为根基,系统完整理出“普洱贡茶制作技艺”上报获批。它简称“贡八色”,宽宏的金瓜制作独占其优。李老师因高超的技艺,入选传承人之列,由此担起贡茶制作的传承保护之重任,让传统工艺得以再兴当下,造福于民。
天天喝困鹿山看困鹿山确难上困鹿山,心里的向往与日俱增。情至缘归,李老我们一同探山。到茶园一看,所有的疑惑迎刃而解;先前看到的古茶细而黑,芽更少毫不多,不稳定,一批批也有肥芽粗条。原来它是个大中小叶型共生茶园。小叶型茶树长得粗壮高大,枝繁叶茂、花果满枝,在景谷黄草坝、勐腊的倚帮见过,但没它大,更没它花果多。细看之下这小叶型茶树又不尽相同,有的小而圆、有的小而尖、有的确细而长近似柳叶半开张,紧凑着往上张,独显不同。
普洱茶体系建设广存争议,一个“云南大叶种”的届定就历经数年、多认为云南大叶种茶属乔木型茶,树体粗壮、树形高大、持续多年丰产、生命力旺盛、芽肥叶大可遗养千年。而小叶种茶属灌木型茶,芽细叶小、易分枝发蓬,树型不会高大、生产期短、生命力弱,百年之少见树。可到困鹿山一看高大古老,生命力旺盛的小叶型茶树比比皆是,大中小型同园共生,灌木型茶树确长成参天大树,都懵了!所有的一切都得重新认识、重新梳理、重新认识。
图为:困鹿山小叶型古茶树
小叶型古茶树分种品型与自然退化型两大类,传统上认为云南不会有品种型小叶古树茶,即便有叶不会那么高大久远。自然退化型是大叶种型茶树,在数百年上千年的岁月之中由于多种原因而叶型渐小所成,仍属于云南大叶种,观困鹿古茶园是两型混生,各有不同。
向往困鹿山还有一因是在制太和时发现澜沧中下游两岸的独特采样法(现被业界总结提升为藤条茶采养法),它的起源地及传播路径还没弄明白。它在镇沅南部已少见,在景谷黄草坝已无,往南的地方没有寻访到。澜沧江东岸最南在易武茶区又有发现,可镇沅往东景谷往南至绿春至易武,这一大区域访了很多茶山,都没发现藤条茶。困鹿山这超高龄古茶树也不见此痕迹,这让我更加坚信他们隶属两种文化,是并非自古就有,而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产业发展。古代云南茶业规模化、专业化的表现,是云茶古代商品化的活见证,由此推算藤条茶采样法的发源地及形成期间。(未完,待续)
作者:李琨
推荐阅读:
寻茶记:普洱茶一路向南之困鹿山②|品茗鉴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xueyuan/chashanchayuan/8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