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工作的同学和朋友经常向我问起普洱茶,在他们的概念里,普洱茶就仅指普洱茶区生产的紧压茶,对普洱茶和它的产地缺乏更多的了解。因此,我开始了这一趟普洱问茶之旅,旨在向更多的朋友介绍普洱茶。作为在景谷县工作的普洱人,景谷乡的苦竹山无疑是第一站的不二之选。
景谷乡是茶马古道重镇,位于景谷县城以北,距县城41公里,当地人称它为“小景谷”。自光绪年间起,“小景谷”就成了一个新的茶叶集散地,每家每户收茶卖茶,集市热闹非凡。一进入“小景谷”,街道上弥漫着缕缕悠然茶香。
苦竹山位于景谷乡政府东北,距离12公里,海拔2200米,从山脚仰视天空,雾霭朦胧,山峰连绵渐渐消失在天际,偶尔露出的一点苍翠,便成了这世间最好的点缀。
上山的路特别难走,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土路缓缓行进,一路的凉爽,让我们适应景谷热带气候的人都无比诧异。路旁是散生于箐边杂树林中的古茶树,如今存活在苦竹山的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0亩,现存的人工栽培古茶树群落绝大多数直径有碗口粗细,最大的一棵直径0.5米左右,树高4.4米,树龄约200年以上。苦竹山是著名古普洱茶原产地之一,历史上茶农一直在采摘利用、加工、销售。只是前几年,由于当地人没有保护意识,为了方便采摘和提高茶叶产量,修剪、砍低了大量古茶树,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进入苦竹山,走进每户农家,他们都会热情的招呼你品尝自家产的新茶,苦竹山的茶汤色清亮,茶香回肠、入口略苦,而后甘醇顺滑,回甘绵长。我们有幸由主人带领参观了他们家院落后的三棵古茶树,据主人介绍,这三棵古茶树树龄近300年,枝繁叶茂,枝干粗壮苍劲,根脉早已深深扎入那片土地,可谓汲取日月之精华,吸纳天地之灵气。
据《景谷县志》记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景谷街人李文相创办了私营茶叶加工作坊,用优质晒青毛茶作原料,土法蒸制压月饼形团茶,又名谷茶。团茶运销下关,下关商人仿制成“碗形茶”,经过昆明、昭通运到四川的宜宾、沱江一带销售。茶商大作广告,“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该茶畅销无余,并被誉为“沱茶”。李文相的私营茶叶加工作坊团茶的加工,奠定了“沱茶”的雏形,也打通了景谷乡茶叶的销路。景谷成为了云南沱茶的原产地。现在第四代传人李明在谷庄发源地“小景谷”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一座具有明清时代风格,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茶厂,取名为“李记谷庄”。
襄廷路是为纪念景谷乡纪家村的前清进士纪襄廷(名纪肇猷)而命名。当年看到家乡被大山所困,土地稀少,每年所产米谷甚至不够自足,人们生活日益困窘,盗匪横行,他的内心沉痛又焦急,苦思良策,迫切想要改变这里的困苦状况。经过环境勘察,纪襄廷发现家乡大山的土壤及气候适宜种茶,便从双江引入茶种尝试种植,一举成功。之后他又大力倡导推广并帮助乡邻种植,使“小景谷”大量荒山变为茶园。茶叶带来的收入带动了民乐、振太、威远等地的人民开荒种茶,形成了景谷河两岸的茶区。据《云南通志》记载:“民国九年(1920年),景谷区、勐倮区(民乐)共植茶树3347万株,年产量35.5万斤。”现在的“小景谷”有百年历史的老茶园达12994亩。
从100多年前纪襄廷种下第一棵茶树至今,“小景谷”茶市的繁荣依然保持“香高味醇品质佳”的美誉,景谷乡茶叶仍然续写着其“衣食万姓”的不朽传奇。
作者:尹雅婕,系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xueyuan/chashanchayuan/84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