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灼痛茶业

福建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不久前,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把调查枪口对准了茶叶市场。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在沃尔玛、家乐福、永辉、大润发等大型超市和街边茶庄里随机购买了59个茶叶样品,其后委托中国商业联合会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进行的测试表明,本次送检的红茶、普洱茶样品质量较好,乌龙茶样品质量较差;所有样品农药残留指标都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之内;但有18个样品存在污染物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实测品质低于明示等级的问题。央视报道播出后,整个中国茶行业都震动了。5月19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了《关于有关媒体报道中茶叶食品安全若干问题的说明》的红头文件,对涉及到的问题逐一作了说明。同时,业界也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反应和声音。

     不久前,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把调查枪口对准了茶叶市场。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在沃尔玛、家乐福、永辉、大润发等大型超市和街边茶庄里随机购买了59个茶叶样品,其后委托中国商业联合会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进行的测试表明,本次送检的红茶、普洱茶样品质量较好,乌龙茶样品质量较差;所有样品农药残留指标都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之内;但有18个样品存在污染物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实测品质低于明示等级的问题。央视报道播出后,整个中国茶行业都震动了。5月19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了《关于有关媒体报道中茶叶食品安全若干问题的说明》的红头文件,对涉及到的问题逐一作了说明。同时,业界也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反应和声音。

  我们该有怎样的建设性态度?

  央视报道播出后,对茶行业产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很多人焦躁、愤怒,指责央视选题不公、报道不全面、调查不深入,还有人批评“专家”不专业、检测机构不权威、方法不正确、结论有争议。面对媒体对行业的批评报道,我们究竟该有一个怎样的态度才是建设性的?

  相关人士表示:行业应该明确媒体的批评监督是社会赋予媒体的一种职责,对社会正常运转、生产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茶业遭到批评时,我们好像是“受害者”。但如果没有这些批评监督的声音,面对那些影响我们健康安全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将失去应有的监督预警力量,最终失去规范发展的正能量。

  我们该反思哪些问题?

  本次央视报道中涉及了诸多茶行业的领域,既有农残这样涉及农产品的普遍性问题,也有茶叶中稀土等个性化问题。这些问题或许需要从农业生产大环境的提升和茶叶质量标准制定、调整中找解决办法,但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反思:如何解决好涉及消费大众食品安全与利益关注的问题。

  我们看到,央视报道播出后,一些省份的茶区通过媒体廓清了一些事实,但主要目的在于“摘清”自己。比如有的茶区说明我们的茶场海拔较高,污染较少,不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有专业人士就提出,我们应该反思:中国茶业的品牌化程度很低,更多的茶叶是以无品牌的散茶形式在市场上流通。监管对无品牌散茶无从下手,毫无办法。尽管这是某种不公平,但对于品牌茶企,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机会。微观上对企业要严控质量,宏观上对行业强化监管。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公开透明与传播都是空前高水平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必须把品牌视为生命,需要有一个“大品牌”意识。

  同时,还应该反思中国茶叶的标准化程度很低的问题。很多茶类已有的所谓国家标准基本不可执行,尤其是其中的茶叶等级标准。不仅消费者完全无认知,而且被茶企和茶商滥用。因此,我们应该以一个负责任的形象面对市场、面对消费者。比如所涉及的茶叶感官品质问题,这关乎消费者对茶叶品相、口感以及价格的判断。报道中提到该次试验中有将近总量的四分之一的茶叶样品虚标等级,以次充好。这应该引起行业的高度重视,否则消费者无法从标签上分辨茶叶的品质优劣,最终丢掉的是茶业市场的健康与繁荣。

  构建健康正向的

  行业与媒体关系

  茶人欧阳道坤表示:央视曝光茶叶问题,引发业内强烈反应,茶业行业组织、相关茶企业、茶叶专家、茶业媒体等纷纷回应。问题来了:央视是对大众的传播,而业内的回应只是在业内传播。中国茶业还没有对大众发声的渠道,也还没有办法找到传播自己声音的大众媒体,这正是中国茶业的一种局限性,需要破解!

  欧阳道坤的见解触及到了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离不开的话题:与媒体的关系。建立一个良好的媒体关系至关重要。这背后不是需要建立多少行业媒体的问题,而是需要建立一个现代的公共关系理念,推动行业与社会建立一个公开、公平、沟通、合作的良性关系。

  事件发生后,有媒体人担忧说:茶行业习惯于自说自话,这样高冷的行业只会离消费者越来越远。近年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几乎引发社会危机。有研究机构发现:在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三大框架中,风险交流难度最大,它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水平的短板,并导致消费者的信任危机。正是这种缺失,才导致出现了中国食品安全的“媒体统治”时代。

  据权威部门的研究统计,在2011年到2014年间媒体曝光的所谓“食品安全事件”近50起,但经过专业机构核实确认的为12件,其余都是信息真空、沟通不利造成的夸大和误报。但每次误报后,都会给一个行业造成25%以上的产量下降。因此,诸如中国茶叶的食用方式有别于其他食品,直接检测茶叶中(而不是茶汤中)的污染物和农药残留既不科学,也不严谨;我国茶叶农残控制在国标范围内,与国外相比,我国茶叶食品安全整体合格率较高等等,这些重要的信息,都需要茶行业主动沟通,扩大宣传,与社会、政府、专家形成共治局面,推进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为茶业健康发展营造和谐的市场氛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zhuanti/22901

(0)
上一篇 2019-08-08 11:39
下一篇 2019-08-08 11:49
中国茶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