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这款茶!谁有?”某日,笔者所在的一个普洱茶微群里有人发图询问。 这是一款名不见经传的杂牌货。别说多数人没见过,就算是活生生摆在面前,也不见得能让人提起多少兴趣。在新茶、老茶普遍滞销,遍地都是品牌茶、山头茶、玩家茶的今天,“找茶”的真正动机是什么? 相信许多玩茶的朋友都见过类似的场景。用行内人的话来说,这种“找茶”把戏,不过是一种拙劣的推销手段—要么发问者自己手上有这款茶,借“找茶”之名引起大家注意,为下一步卖茶做铺垫;要么发问者干脆就是个托儿,与手上有货的卖家唱双簧。 “找茶”推销本也无伤大雅,但采用这种手段推销的往往是一些不靠谱的货色。近日,云南某知名普洱茶品牌董事长在朋友圈发帖称,有人拿着一饼印有自己公司商标的所谓“易武生态有机茶”到市场上“找货”,事实上,公司从来没有做过这款产品,是造假者“自创的假货”。气愤之余,她呼吁经销商、消费者见到这款假茶要及时举报。 与“找茶”如出一辙的江湖手段还有所谓的“回购”。前几天,笔者在一位朋友处喝茶。席间,她忽然提起自己几年前买的一件老班章“升值”了,原先卖茶给她的茶店老板打电话来,说要加价一倍回购,“没想到存茶这么赚钱,我还打算找这个老板再入几件货。”语气中难掩兴奋。 如果说“找茶”的目的是为了推销,那么这种所谓的“回购”则是不折不扣地忽悠了。卖家正是把握了买家“追涨”的心理,假意“回购”老茶,实为诱导买家重复消费。要验证卖家“回购”的真实动机并不难,不信你就爽快答应把老茶卖回给他试试! 笔者这位朋友对此将信将疑,试着回拨了店主的电话,结局自然可想而知。 与买卖双方一对一“回购”自抬产品身价的做法相比,“被盗”的传播效果显然要好得多。去年,珠三角某地秋季茶博会开幕日,一位普洱茶参展商向媒体爆料称,自家“最贵重”的茶品被盗了,总值超过30万元。案子最终虽然不了了之,商家的参展品种、产品档次、所获奖项等信息却不失时机地传递出去了。至于某某茶商仓库被盗、价值不菲的茶品丢失等各类小道消息,往往伴随着品牌炒作恰巧发生,不能不让人怀疑这种“被盗”的真实性。 在普洱茶行业,品牌与产品的营销推广尚停留在相当初级的阶段,江湖气息浓郁的无聊把戏层出不穷。一些商家不是将主要精力放在新品研发、渠道拓展方面,而是煞费苦心同消费者耍手段、斗心机,这种练摊式的江湖手段,或许对初入道者有一定迷惑性,老手却是断然不会上当的。上过一次当的,或许就把你永远拉黑了。 市场经济环境下,诚信方为商家立足之本,能够做强、做大的品牌企业无不如此。热衷于耍手段的商家,恰恰暴露了其浅陋与无知,或能一时获利,却注定得不偿失,也不可能走得更远。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zhuanti/2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