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瑶、傣、汉,不同的民族,在易武却有共同的信仰—茶!

福建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美丽的西双版纳,循着普洱茶的线路走,在易武,从高山寨的彝族到真正“少数”的汉族……作为一个山外来的旁观者,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许会被这些云南大山里的人重新塑造。

美丽的西双版纳,循着普洱茶的线路走,在易武,从高山寨的彝族到真正“少数”的汉族……作为一个山外来的旁观者,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许会被这些云南大山里的人重新塑造。

这些民族因为同一片树叶——茶,而有了交集。他们的生活以茶为伴,村寨周围就是茶树,上山,更是茶园遍布,他们的生计来源于茶,每当收茶季,总有很多收茶人在山路上来回穿梭。

而这些少数民族,天生就过着一种回归自我的隐居生活,活得就像一部散文集或者诗集,一切澄明透彻。

1

高山寨——彝族香堂人青年有危机感

高山寨,名副其实,寨子建在高山上,手机软件测海拔,1400米,彝族的支系香堂人就居住在这里。

彝、瑶、傣、汉,不同的民族,在易武却有共同的信仰—茶!

每年春天最热闹的,除了易武斗茶会,就要数彝族的传统节日“二月八”了。

全寨老少盛装打扮,早上到茶地里祭拜茶祖,祈求风调雨顺、枝繁叶茂。然后便聚集在山顶上一处开阔的地方,男女青年对歌、丢荷包,孩子们到处跑,力气大的男人打一种巨大的陀螺,这很需要技术,陀螺必须飞出去很远站在固定的朝天靶心上不停地旋转才算过关,比赛成员们打一通陀螺下来,个个都大汗淋漓。

彝、瑶、傣、汉,不同的民族,在易武却有共同的信仰—茶!

21岁的多哥在高山寨里土生土长,家里有大片茶园,靠着这些茶园,多哥买了车盖了房娶了媳妇生了娃,过上了让人羡慕的美好生活

多哥和我们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政府号召茶农矮化茶树,我们这里没响应,因为男人们都扛着猎枪上山打猎去了,所以在高山寨基本都是没有矮化过的古茶树。茶树很高大,我们采摘时都得搭架子爬上去采。环境好,茶自然也不差,这几年的价格基本每年都会涨一点,卖这些茶,就够我们好几年的生活费用。”

彝、瑶、傣、汉,不同的民族,在易武却有共同的信仰—茶!

多哥在说得乐不可支的同时,也透露了他的担忧。

“这几年茶价好,也不知道会不会一直涨下去,我还寻思着要学点手艺什么的,万一什么时候茶叶市场不景气,干点别的还可以养家糊口,我现在都攒着点钱,以防万一。”

多哥属于这些少数民族茶农里比较有远见的一部分人,他的危机感是对的,还有很多人觉得茶山上的茶叶,采回家就是钱,今年卖了之后明年还能卖。对于未来更为长远的发展,他们似乎很少考虑。

2

刮风寨——瑶族人的茶农生活

刮风寨是这十来年才慢慢进入茶友视野的茶区,如今已是易武茶的扛鼎之寨。这里靠近老挝边境,属于易武乡麻黑村委会下面的一个村民小组,距离乡政府约三十公里,是一个瑶族寨子。

彝、瑶、傣、汉,不同的民族,在易武却有共同的信仰—茶!

刮风寨的山路,那叫一个难走,陈升福元昌的收茶人忠哥载着我们一路颠簸,他的一番话足以形容刮风寨的山路:“别看现在一个多小时能颠到,以前是十个小时都到不了。要是老人在这里生了病,基本就等着死了,因为出山的路太艰难,常常还没到医院人就已经没气了,与其死在半路,不如死在家里,把亲人们叫来守着。”

彝、瑶、傣、汉,不同的民族,在易武却有共同的信仰—茶!

刮风寨周围都是大山,在这里,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比如手工织棉麻布衣的服饰文化,寨子里散养着一种叫做“冬瓜猪”的小猪,吃饭的时候,则用芭蕉叶包饭,并且用手抓着吃。

彝、瑶、傣、汉,不同的民族,在易武却有共同的信仰—茶!

刮风寨的古茶树离寨子很远,基本都和原始森林长在一起,都不用人工管理的,很自然地生长,有种独特的山野气韵。”忠哥说:“随着古树茶的兴起,刮风寨受到关注,落后的面貌才得到了彻底的改变。2008年开始通电,2009年穿寨而行的小河上架起了石拱桥,2012年通往茶王树茶地的小马路也修通了,日子越来越好。”

“早前,这里的茶有‘瑶味’的,你知道什么意思吗,他们这儿茶菁品质好,但是这些瑶族人不会炒做不到位,很可惜的。也是慢慢教,带着熟练的师傅过来演示,工艺才一点一点提升起来。现在好几个顶级产区都在这一带。”每到收茶季,忠哥就开着皮卡车过来收茶,明显感受到这个边境上的小寨子因为茶带来的巨大改变。

3

老街——傣族姑娘当茶艺师是很光荣的事情

作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一部分,易武海拔低一点的坝子也居住着不少傣族,他们大多种植橡胶或香蕉,住在竹楼里。在福元昌老宅里,我们便遇上一位。

彝、瑶、傣、汉,不同的民族,在易武却有共同的信仰—茶!

傣族姑娘小西坐在木椅子上,和我们聊起她的故事。

中专毕业以后,她在昆明打了一年工,就被父亲叫回易武了。“我爸爸说:现在老家发展得也挺好的,回来工作也能离家里人近一点儿。”后来她也便回到易武,因为喜欢茶,就在老街上的茶企陈升福元昌做茶艺师,这份迎接八方来客的工作也让小西大开眼界。

“在这老宅子里,经常有人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因为毕竟是易武留存来下不多的老茶号之一,有人说,70年代易武那场大火烧得那么厉害都没有毁掉这座宅子,一定要来沾沾福气。”小西笑着分享着她遇到的趣事。

彝、瑶、傣、汉,不同的民族,在易武却有共同的信仰—茶!

“还有一回几个老外,听我说起老宅二楼曾经放了几提福元昌老茶,结果以前搬来住的人家完全不懂茶,把现在估计得上亿价值的老茶扔掉了,他们惊得马上爬上老宅二楼去看,回来跟我说一点茶末末都没剩下,笑死我了,我说现在只能在复刻的传世产品里去嗅到当年的滋味了。”

“昨天还来了一个北京的老先生和他的太太,之前他们在陈升福元昌北京旗舰店里买了一些茶,老爷子喜欢到处走走看看,就飞到云南来,转了好几次车才到这里,陪他们喝了一下午茶,他还告诉我说在北京泡的茶和我们这喝到的茶有区别,说他这一趟证明了海拔和水质对好茶有影响。”

彝、瑶、傣、汉,不同的民族,在易武却有共同的信仰—茶!

“说实话,从这些南来北往的爱茶人身上,我学到好多,以前还真不知道茶里面有那么多学问,感觉怎么学也学不完,有机会我挺想继续读书,加把劲自考读个茶学专业。”谈到未来,小西很有想法。

4

落水洞——在少数民族堆里,汉族也可以被称为少数民族

在易武,大约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是少数民族,那么,按照比例来说,汉族在少数民族堆里,又变成了真正“少数”的民族

易武的汉人大多是清朝初年从石屏迁过来的,在“古茶第一村“落水洞,我们便遇见一位石屏人的后裔高老先生。虽然在易武定居的时间已经很久,但话语间还是能听出一些遗留的石屏口音,甚至制作很好吃的石屏豆腐这一绝活也保留了下来。

彝、瑶、傣、汉,不同的民族,在易武却有共同的信仰—茶!

“听老一辈说,我们家祖上是石屏那边过来的汉族,他们发现这里的茶叶特别好,于是慢慢迁过来做起了茶生意。像麻黑、落水洞这边,几乎都是石屏人,后来易武老街上那些有名的大商号也几乎都是石屏人开办的。汉族人会做生意,把茶叶卖到老挝、泰国等好多地方。”高老先生坐在墙根脚,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吸着水烟筒,再一边和我们聊天。

彝、瑶、傣、汉,不同的民族,在易武却有共同的信仰—茶!

高老先生家这老宅子也有一两百年历史了,屋子旁还遗留一段茶马古道,以前马帮就是从这启程把茶叶运往各地的。至今他的家还留存着很多当年马帮的器具:马鞍、石磨、马脖子上的铜铃……有的是祖传的,有的他还用过。

彝、瑶、傣、汉,不同的民族,在易武却有共同的信仰—茶!

“当年茶马古道上的繁华有我们祖辈的踪影,不过那都是以前的荣耀啦,现在做点茶生意只是糊口而已,听我祖辈说,以前战乱的时候,易武有些人家的银元怕被抢,放在地里埋着又怕生霉,就用泥浆糊在墙洞里,我家的不知道有没有,因为修缮老宅的时候就没见着,我也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墙洞里落出大堆的银元。”

高老先生在说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好像说起买彩票一样,虽然是未知数,却有着无限的憧憬和向往。

5

结语

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杂居与聚居皆有,在易武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迁移、通商、通婚,汉文化、彝文化、傣文化等互相渗透。

可以说,易武茶的文化,就是一个基于长期交流与融合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联合共同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zhuanti/25538

(1)
上一篇 2019-08-26 15:28
下一篇 2019-08-26 16:13
中国茶文化

相关推荐

  • 3种铁观音和一种普洱茶北京下架

      福建白茶网讯:秋天&#…

    2019-07-29
    737
  • 张超设:泰顺山区独臂制茶工匠,用爱心书写致富经

      在浙江温州泰顺县有这样一位青年农民,虽身有残疾,却成了名声响当当的制茶工匠,还写出了实用的炒茶教科书。他就是泰顺县罗阳镇下稔村村民、泰顺山和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超设。 精益求…

    2020-07-28 茶专题
    897
  • 斧头下救出来的"国宝"

      斧头下救出来的”国宝”
      当年作为思茅地区外贸局主管茶叶生产的副局长何仕华,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在普洱茶的故乡思茅找到古茶树。从历史记载和思茅茶树资源的角度上来看,他相信思茅这片古茶树的发源地一定会生长着更为古老的茶树。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何什华走遍了思茅境内的山山水水,向无数的茶农调查和探访古茶树可能存在的地点。工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3月何仕华得到了当地茶农送来的消息。思茅市澜沧拉枯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寨脚的园地里,有一棵很古老的茶树。但是因为产量不高,主人正打算在春茶采摘之后就把它砍掉。何仕华立马赶到了邦威村,只见一棵树冠挺拔,枝叶茂密,生机勃勃的古茶树巍然屹立着。何仕华在欣喜中仔细考察了这棵树的树高、树幅和直径,还收集了花、果、壳和样茶的标本。为了进一步弄清这难得一见的古茶树的情况。何仕华找到了这片土地的承包者魏壮和。没想到魏壮和是位哑巴,他的妻子赵云花讲了这棵占茶树的故事。”这棵大茶树在我们小时候开始记事的时候就是这样大了。几十年不见长大,一直就这样。每年的产量只有十多斤,夏茶不怎么发。树太大还遮住了太阳,粮食种不出来。今年采完春茶后就要把它砍掉了。”何仕华一听急厂,赶忙向两口子详细讲了这棵古茶树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随后,他又找到邦崴村村长和富东乡乡长,要求他们把保护这棵古茶树列在了村规民约里。
      何仕华说,当他把从邦崴古茶树上收集的茶花、果实和壳,以及从魏壮和家里取到的古树晒青毛茶样品,带回家仔细研究后,发现茶叶的厚度、叶脉、叶齿等等跟野生茶叶都不大一样。
      何仕华曾见过很多栽培型古茶树,看上去也有区别。当用科学方法进行化验分析后,结果更是令人奇怪:这株古茶树所含的化学成分和细胞组织结构与栽培型茶树相同,但树冠、花柱、花粉粒、茶果皮等特征却与野生茶树接近。何仕华怀疑:”这会不会是古茶树从野生到栽培的一种过渡型?”而当时,茶学中对古茶树的分类只有野生型和栽培型两种,从未有过”过渡型”的记录。
      ”这不能贸然地下结论,我们不断地邀请了同行专家前来考察。从1991到1992年,先后组织了三次国内专家的考察论证会,1993年,又组织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国际研讨会,参会的专家学者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将近200人,大家都一致认定,这的确是以前从来没有被发现过的,从野生型向栽培型过渡的过渡型茶树,树龄在千年以上。”专家们的考察论证证实了何仕华的设想,也阅了他的古茶树之梦。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它填补了茶叶演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缺口,同时也是中国是世界茶叶起源地和发祥地、云南思茅是世界最早种茶之地的最为有力的证据。邦崴过渡型古茶树,被视为中国的”国宝”之一。

    2019-09-28
    677
  • 普洱赢莊:托起一个90后女孩的创业梦

      笔者按:她,1993年出生于普洱茶产地之一——江城;她,自幼就跟随父亲上山采茶、做茶,在江城老家自有一片9亩多的优质生态茶和藤条茶茶园;她,一个热爱生活的小女子,一个践行普洱茶梦想,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其号称普洱赢莊茶业莊主——周赢。

    2019-12-29
    784
  • 存茶的诱惑 [下]

    (作者已授权福建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发布,谢绝转载)

    2020-02-05 茶专题
    626
  • 广东黄埔口岸从德国进口水果茶中检出稀土超标

      从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官网获悉,近日,黄埔局开发区办事处在对通过跨境电商贸易方式进境的一批德国水果茶(LordNelson)进行风险监测时,发现其中一款调皮水果茶的检测结果中稀土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180%。根据检验检疫有关法规,检验检疫部门对这批货物实施了暂扣。

    2019-08-13
    818
  • 知名茶餐厅吃出蟑螂网友倒胃口

    港式茶餐厅在广州已风行多年。3月30日,博友“DySing”和“晓丹丹_么么么”在微博上爆料称,当天中午她在位于下渡路的某知名港式茶餐厅进餐时,居然吃出了蟑螂,实在让人倒尽胃口,简直是“生不如死”。

    2019-04-06
    967
  • 台湾“毒茶风暴”衍生另类商机

      茶叶农药残留引发的&l…

    2019-08-07
    636
  • 戚国伟:躬身侍茶六十载 不负龙井不负春

      戚国伟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     杭州龙井路15号,是一座掩映在群山翠色之中白墙黛瓦的小楼。许是因主人嗜茶,院内常年氤氲着沁人的茶香,院落一角栽着一棵枝叶繁茂的龙井…

    2020-03-03
    602
  • 电视购物需谨慎:减肥茶不可信

      “三月不减肥,四月&#2…

    2019-08-03
    1.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