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品茶随笔听古树讲茶的故事 茶人黄志坚,人称”古树哥”,在东江流域也算得上一个风云人物,琴棋诗画花酒茶样样精通,对茶的痴迷、对茶的执着也是晌当当的。他从售茶到收茶再到制茶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过来,为破解普洱茶的奥秘真是穷其一生去硏究,越过界限,四处求学。从种植、地质、天文、土壤、化学、仓储.生物都广泛进行研究,可谓种类之多、跨度之广不是常人所能及,但不妨碍他对各个领域的探讨,也许正是这些不同的知识才造就了他,使他有机会发挥自身多方面的潜能。一个能用兴趣去制作茶的人应该是快乐的,如遇上懂茶爱茶的知音捧一壶茶他能与你谈上三天三夜而不倦。如果用茶文化的双眼看普洱世界更是快乐的,因为他有一对辩士的眼和一个茶人的心。黄志坚先生这个茶人就是这样的”两只眼”一个心去观察人生、洞察宏观与微观世界.行走于漫长云上茶之路,进而选择提练、表现及抒发自己的茶味人生。 所谓的”辩士的眼”就是理性的、思辩的、睿智的”眼”。黄先生一直追求普洱古树茶的自然本真,研究海拨.土质对茶的影响,他能随意报出云南茶区各个区域的海拨与土质结构、茶的特性。他尤其喜欢研究太阳光线对茶质的光合作用与影响,追求普洱茶晒青技术当中太阳的含金量。在他制作的茶中这一特点得到更酣畅的挥洒,他的制茶理念和我收藏茶品的理念是一致的。讲究都是古树纯真和古树拼配,要求都是传统晒青茶和传统制作工艺,走的是阴阳路线。说到制茶工艺,我认为,这是一种精神创造,它首先需要天赋,同时也需要多方面的素养。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谓工夫在茶外,这些外在的工夫,绝不是单一地潜沉在某一行当里能得到的,而是在多个领域的穿梭出入所获得的素养和经验,恰恰是使他的茶有别于简单的农产品,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平正厚重而不失灵动的变化、刚健率真而又内敛含蓄,无一不强烈地透露制茶者的性格。他说作为有良知的茶人不能贫一时的口感来哄顾客的开心,不能用绿茶的技巧用到普洱茶这个后化酵的品种上,要对茶友负责,若干年后、十几年后、几十年之后都能变化的茶,短短几句话足见茶人古树兄的社会责仼和良知。 古树兄是心胸坦荡的茶人,也是爱茶之人,有一晚他与无为冒雨前来六和堂求一泡老茶以解茶瘾。我特地冲了一泡八十年代的易武正山小蓝铁饼给他品鉴,三巡过后他说好茶,一款存放三十年的老茶,能有如此出息的表现的确令人震惊和感动。它的神韵、??、陈韵俱全,普洱茶的香、甜、爽、滑、润、甘、化、活的优点都具备了。过去我在东莞卖茶也追求过老茶,但都上当受骗,很难喝得上好的老茶和新茶。寻求一杯好茶老茶竟是如此艰难,只好亲自到云南收茶做茶,做自己喜欢、茶友满意的茶。今天在六和堂这里品到这么好、这么干净、这么甘醇的老茶让我何等欣慰…… 我们边品边聊,情投意合。在谈到现在的古树茶时,他随兴问我能否冲一泡我一直收藏的易武古树给他品。茶舍刚好还有一饼九九易武古树,我便取出来与他分享。我见无为口感偏重,取茶十三克来冲泡。在我的主泡下,茶的色、香、味尽情绽放,在场的人格外惊喜。 茶的穿透力很强,三几杯就让茶友有温暧的体感.气入丹田打嗝连连,三品之后古树哥连忙说:”好茶,不愧为高手藏茶,我服了。堂主说句不好听的话,刚才那饼小铁饼,虽然老些,两饼茶一比较,茶底韵味却没有这饼茶这么好,如果让我选择,我会选择这饼九九古树茶。“他实话实说,说到点子上。我们买茶、藏茶、品茶不能单听、单看年份。最重要的是有个性,是传统的晒青茶,具备阴阳路线的古树纯料茶或拼配茶”要藏真、藏对、藏好。一般的茶时间一长就显其劣势,难以服众,只能以一个普通的老头角色,只让人感到老,而没有老而厚重,越老愈醇的滋味。茶人的命意,当然不在一片茶的见解,而是借古扬今。借此宣扬一项让茶友脱胎换骨的普世价值观,这就是一个智者的眼光。 ”辩士的眼”除了聚焦于被赋予对普洱茶具体个案,更重要是以理性思维审视普洱茶的发展,着力于概括、归纳、做出和道出茶友普遍性的意蕴,让茶友在迷途找到归途和曙光。我愿意静下来和这样的茶人对话,我会捕捉茶人随意闪烁的光彩和智慧。静下来,慢慢品味发自内心的茶语…..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zhuanti/83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