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赣南采茶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宇俊

福建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访赣南采茶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宇俊
 近日,记者走进了张宇俊在赣州的家,和他聊起了他毕生热爱的事业,聆听他的采茶戏人生。

 
  张宇俊自幼酷爱采茶戏,15岁开始学习表演采茶戏,1960年进入赣南文艺学校学习,师承赣南采茶戏著名老艺人谢德胜老先生,潜心学艺。1962年分配到赣南采茶剧团任演员,1964年在赣南采茶戏《怎么谈不拢》剧中饰演男主角,代表江西省参加华东地区现代戏会演,次年赴北京并进怀仁堂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同年参加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彩色戏曲艺术片,首开赣南采茶戏走上银幕之先河;1964年至2004年间,先后参加上海唱片社、中国唱片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长江戏话》等专栏,录制《怎么谈不拢》《睄妹子》《补皮鞋》等剧目和赣南采茶戏传统曲牌唱腔。
 
  据传,赣南地区的客家先民们,为求生存,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山上垦荒种茶,常常一边采茶一边唱着采茶歌。
 
  “采茶歌是采茶戏的胚胎,”张宇俊说,“由采茶歌发展成的采茶灯是采茶戏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但还不是戏。直到江西安远九龙山的茶农把由群舞形式的采茶灯改为二女一男,即大姐、二姐和茶童为主的采茶灯对唱形式,并通过这三个人物载歌载舞上山采茶,茶童手摇纸扇、插科打诨、调节气氛,传递出一种劳动的欢快情绪,这才形成了有人物、有事件、有情节、有时间、有地点的笫一个原始的赣南采茶传统戏——《姐妹摘茶》。”
 
  张宇俊告诉记者,赣南采茶戏来源于民间,它反映的事件大都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琐事,如补皮鞋、捡菌子、磨豆腐、打猪草、盘花生等等。当然其中会贯穿爱情、人情、亲情等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纠葛纷争和较量,演出了一场又一场的人间喜剧。“喜剧风格是采茶戏的主要特征,哪怕是悲剧也用喜剧手段演出,从而使悲剧显得更加健康有力。”张宇俊说。
 
  赣南采茶戏,载歌载舞,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舞蹈主要运用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及模拟动物形象。其中单袖筒、矮子步和模拟动物动作,均为丑角刻画人物所用。
 
  张宇俊说,“以丑角为中心的布局结构,是赣南采茶戏的主要文学特征,其他一些结构特征都是从属于这一特征的。”故有“三角成剧,小丑当家”“三脚成班,两小当家”之称。《大劝夫》《上广东》《卖杂货》《四姐反情》,虽然号称“四大金刚”,每个戏都能演一个晚上,但都不超过三个演员。《四姐反情》只有两个角色,竟然可以演三四个小时,让观众乐不可支、百看不厌。
 
  以前有很多戏班子一年四季经常到乡下,走村串寨给山区的乡亲们表演。由于采茶戏人物少、布景简单,与其他戏曲相比,更具有随遇而安的旺盛生命力,所以特别容易在山区流行。
 
  因此,赣南采茶戏在民间,不单单在赣南地区流传,还在闽、粤、湘等地,尤其是客家人聚居地区相继流传开来,竞相传演,蔚然成风。赣南有俗语云:“三崽(女演员)挂牌登台,场场爆满喝彩”和“宁可饿餐饭,也要去听三句板(一种曲牌)”。
 
  张宇俊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尤其对赣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悉心研究五十余年,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张宇俊说,原来赣南采茶戏的传统戏,都是由艺人口传身授的,没有文字剧本,唱一句,跟一句,学一句,不仅要领会老师傅怎么唱,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唱。即便用文字记录下来,也很难看出该戏妙在何处,只有看老艺人的演出才能领悟剧中的奥妙之所在。
 
  “老妹担水荫南山,情郎子哥哎子又哎哟,那个阿哥同我接一肩,荷包并香鞋……”聊到兴致所在,张老师即兴清唱了一段《南山担水》,娓娓动听的唱腔,清脆响亮的嗓音,把女人借用“担水”的载体来传递情思,表达爱情的情景演绎得活灵活现、清新可爱,记者听得如痴如醉。他举手投足间根本不像个70岁的老者,而且随便哪个剧目都信手拈来,说唱就唱,再次印证了其丰富的艺术表演知识和实践经验。
 
  退休后,张宇俊还是没忘记自己作为一个老艺人的担当,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向人们传播赣南采茶戏。
 
  忆往昔,张宇俊不禁感慨:“那时候,老乡看采茶戏,都是自己掏钱买票。现在,都搞‘送戏下乡’,补贴演出,还不见得有当年演出的火爆。而且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学习采茶戏,后继无人!”
 
  2006年,张宇俊身份发生了变化,从演员到学者的华丽转身,不仅在赣南师范学院担当唱腔、念白客座教授,还琢磨起了采茶戏的理论研究。“赣南采茶戏艺术,是赣南客家人中普通的劳动群众对待生活的一种乐观态度,在舞台上尽情宣泄的一种民间综合艺术。这种综合艺术发展到今天,要想继续繁荣发展,没有理论支持是不行的。不断学习才有传承的基础,在传承中学习才能提升文化价值内涵。”
 
  现在,他仍旧笔耕不辍,他笑着说:“退休了,还能一直为采茶戏做些事情,很开心,我也相信以后一定会有更好的作品,有更多的年轻人来传承和创新赣南采茶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zhuanti/87479

(0)
上一篇 2019-12-14 06:04
下一篇 2019-12-14 09:40
中国茶文化

相关推荐

  • 巨星陨落 茶界泰斗张天福今早福州去世 享年108岁!

      2017年6月4日9:22,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于福州仙逝,享年108岁。     张天福先生用一生的寿数写完一个圆满的“茶”字,而他曾说过的话,则奠定了他为茶倾其一生的…

    2020-02-12 茶专题
    985
  • 韩冬华:深入茶文化 享受茶精彩

                  洗茶、泡茶、倒茶,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般自然,茶入瓷杯,满室生香。眼前就是茶人韩冬华,一个在茶路上走了十年的茶人。   提起自己与茶的缘分,得追溯到上大学…

    2019-11-07
    661
  • 台北抽验20件茶叶,2件农药残留过量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最早出现于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西双版纳地区。但是有部分学者认为茶树的原产地在印度,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树,而中国没有。但他们不知中国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而且还有“茶树王”。以下文章由爱茶网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近日,据中国台湾卫生局报道,台北商店和卖场销售的10%的茶叶农药残留过量,包括吡虫啉和呋喃丹。

    2019-04-03
    712
  • 所购“假一罚万”的茶叶检测不合格,南京一消费者索赔八千万

    原标题:所购“假一罚万”的茶叶检测不合格,南京一消费者索赔八千万

    2019-06-23 茶专题
    914
  • 上海:在售茶叶近七成不合格 茶叶城是重灾区

        6月10日 讯: 不少市民都会去超市、茶城、专卖店等正规地方买茶叶,然而,上海市消保委近日公布的《2014年度茶叶比较试验结果通报》不容乐观:比较试验的茶叶大多不合格,其中,茶叶城售茶叶尤为严重,不合格率高达九成。

    2019-05-02
    792
  • 益武2022年世界杯预选赛积分规则 教师团队风采之【顾玉华】

    益武茶学院,在益武国际展览公司十年来对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深刻理解和推动的基础上,打造全新的茶学研习模式,建立全新的茶学研习平台。益武茶学院秉承着“弘扬中华茶文化,推广品茶新生活”的宗旨,倡导“健康、和美”的茶生活,追求“时尚、阳光”的茶文化。

    2019-08-25
    736
  • 朱文精,不该被遗忘的云南茶人

      云南茶,提到最多的应该是“茶树原生地”、“普洱茶”;云南茶人,提的最多的则是近代茶业复兴的中坚人物即:“中茶派”的范和钧、冯绍裘、“龙云派的”白孟愚、以及后来接手的李拂一、唐庆…

    2020-02-18 茶专题
    812
  • 钟南禅茶院-访陕西省茶业协会副秘书长杨元

    钟南禅茶院-访陕西省茶业协会副秘书长杨元  2012年6月5日下午.我们如约见到了杨元老师,以及他的众多弟子学生.意外的是,钟南禅茶院位于西安市兴善寺内.考究的装饰,安逸舒适的座楼,加上舒缓悠扬的古乐,共同营造出的那种清雅的文化氛围,真是神奇迷雅,如步仙境,令众多茶客们心旷神怡,传达给我们一种强烈的信息.这里是一个文人雅士聚集的场所.

    2019-10-07
    1.1K
  • 宜兴随访记:这些充满艺术魅力的陶都人

    【福建白茶网 资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紫砂陶,更是闻名遐迩。业界公认的“全球茶业第一展”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简称广州茶博会)每年都有大量的紫砂品牌参展,紫砂占据着茶具类的半壁江山。7月30日,益武展览李广韬总经理亲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陶都宜兴,拜访考察紫砂二厂、古香园、益工坊、九瀚艺术、周锋陶艺等宜兴部分紫砂品牌企业。陶都宜兴,正是有一大批这样独特而充满魅力和艺术激情的陶都人,让紫砂文化得以传承,创新和发展。

    2019-08-24 茶专题
    1.0K
  • 台7家名茶行售卖黑心茶

    原标题:台7家名茶行售卖黑心茶

    2019-05-19
    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