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人低调,做事踏实,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有着过硬的龙井茶炒制技术。在最近举行的“天福杯”第十届中国新昌大佛龙井茶茶王大赛中,他一举夺得了一等奖。他就是新昌县镜岭镇冷水村寺下坑自然村茶叶炒制能手盛毅永。
在4月8日“天福杯”第十届中国新昌大佛龙井茶茶王大赛颁奖大会上,一位炒制选手登上领奖台,从县领导手中接过2万元大奖。他叫盛毅永,是新昌县镜岭镇冷水村寺下坑自然村人,在他得大奖的背后却流传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拜师傅苦学艺
寺下坑自然村共30户、105人,种茶炒茶已有数百年历史,至今全村共200余亩茶园,家家户户种茶炒茶,近年来,全村户均茶叶收入达3万多元,是该村村民的一项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由此也成了产茶的重点村。然而,25年前,由于新昌的龙井茶还未问世,只是以集体加工珠茶为主的传统制作方法,质量低,效益不佳,这里的村民也不例外,每当产茶季节,虽起早摸黑地上山摘茶叶,但采摘来的茶叶只能卖青叶,而且每斤青叶只有3——5角,如何打破这种传统制作方法,提升茶叶的质量和效益呢?一次,盛毅永的父亲在杭州打工时了解到龙井茶很吃香,价格也不凡,并得知杭州翁家山有个翁师傅的炒制龙井茶能手,就主动接近他,你来我往,时间久了,关系密切,盛毅永的父亲便开口请他到村里传教龙井茶炒制技术,翁师傅欣然答应。盛毅永等20位年轻人就一起跟着翁师傅学起了龙井茶炒制技术,那时,盛毅永还只有17岁。
当时,炒制龙井茶都是手工制作,但在新昌并不普遍。盛毅永跟着师傅学茶叶炒制技术十分谦虚,什么摊青、杀青、炒制和辉锅中的时间及温度等,样样都认真学习,一边模仿,一边琢磨,一边请教,一次炒不好,又来一次,不停地手工炒制,盛毅永稚嫩的双手被火辣辣的茶锅烫出了一个个血泡,父母亲看了很是心痛,可盛毅永咬了咬牙接着干。好多次,夜深人静,人们已陆续进入了梦乡,盛毅永还独自一人“挑灯夜战,”直至把该炒制的龙井茶全部炒制完毕,翁师傅在寺下坑自然村连续指导的5年中,盛毅永天天苦心钻研,他说:“要么不学,要学就要学到精。”就这样,慢慢地,盛毅永终于掌握了龙井茶炒制技术,熟练地运用着“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每一道工序和方法,炒制出来的龙井茶也受人喜爱,盛毅永当初手上的血泡也变成了一个个老茧。难怪翁师傅逢人就说:“盛毅永这个小伙子不错,肯学肯钻研,能吃苦,有前途。”
发茶财带乡亲
随着时间的推移,盛毅永加工龙井茶的技术也越来越精湛,对于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炒法,比如乌牛早、龙井43、117、迎霜和本地茶叶都能“对症下药”,灵活掌握,以不同的火候和炒法去认真处理。由于炒制技术好了,近年来,他每年除了加工好自家的2亩多茶叶外,光春茶一季,还向其他茶农收回青叶2万多斤,制作干茶4000多斤。他说:“我炒制的茶叶色、香、味俱佳,只要货一推出去,就被市场抢购一空。”
产茶季节,盛毅永的茶叶远销杭州、上海、安徽等大中城市。有的客商发要货订单,有的客商慕名干脆上门要货,每年不少于50位大客商发给他一批批要货订单。他说:“前几天,刚有一位来自上海的大客商向他要了600斤高档茶,一次性付现金20多万。”
盛毅永的茶叶畅销,价格也自然看好,平均价比一般的要高50%。比如人家每市斤200元,他就要300元,全年销售额达100多万元,真正发了“茶财,”很多人看了“眼红。”
可贵的是,盛毅永自己富了不忘众乡亲,只要茶农愿学龙井茶操制技术,他总是毫不保留地传授,使村里越来越多的茶农掌握了较好的龙井茶炒制技术,普遍提高了炒制质量,增加了收入。近年来,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年茶叶产值在100万元以上,茶农喜笑颜开。
“是金子总会发光。”有了真本领且不服输的盛毅永,为了展示自己的龙井茶炒制技术,弘扬茶文化,从2011年开始,连续6年参加了“天福杯”中国新昌大佛龙井茶茶王大赛,年年取得了好成绩。今年的茶王大赛中他正常发挥,在20名现场炒制选手中经激烈角逐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提及今后打算时,他满怀信心地说:“我离茶王只是一步之差,我决心再接再励,明年再来参加茶王大赛,取得更好成绩。”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zhuanti/87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