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谦:蒙顶黄芽的古今

福建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素问蒙顶黄芽》是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联合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雅安市茶叶学会、四川蒙顶山茶业有限公司、茶旅世界、宽和茶业、临风(厦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追溯蒙顶黄芽之源、探寻蒙顶黄芽传统工艺、弘扬蒙顶黄芽品格,大力推广蒙顶山茶和茶文化,此篇文章为问源?人物篇?陈书谦。

陈书谦:蒙顶黄芽的古今
  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
 
  传说很美丽,故事很动人,历史的真实却让人着迷;“多数人知道,少数人喝到”这是对蒙顶黄芽的现状,黄芽,昔日帝王之家的饮品,凡人不可饮之,尤其茶中珍品的蒙顶黄芽更加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一般人不能喝到。而现在,“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这进贡一千多年的贡茶进入百姓之家,尤其是蒙顶黄芽,她有着怎样的文化历史呢?今天,带着这个疑问,在雅安拜访了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老师。
 
  陈老师对蒙顶山茶文化历史有着深刻的研究,写了多本与蒙顶山历史文化有关的书籍。陈老师讲到,首先我们要理解两个问题,其一是云贵高原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茶树原产地;其二是我们的茶饮文明的发源地是在古蜀地区(茶饮,茶是怎样变成世界今天三大饮料之首)。古书记载:“蜀西南人谓茶越‘蔎’”。在顾炎武的《日知录》:“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从秦代进入古蜀后,天下人才知道茶可以饮用。所以茶饮文明是从四川沿着中原古蜀道,沿着长江流域走向中原大地,走向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走向全世界。蒙顶黄芽的名字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毛文锡的《茶谱》。
陈书谦:蒙顶黄芽的古今
  茶学家、茶学教育家与茶树栽培专家王镇恒先生提词
 
  黄芽之名最早见于五代前蜀毛文锡写的《茶谱》:“又有片甲者,即是早春黄芽”、“茶有火前、火后、嫩叶、黄芽”。此前的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说:“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此后北宋范镇写的《东斋记事》又说:“蜀之产茶凡八处,雅州之蒙顶、蜀州之味江、邛州之火井、嘉州之中峰、彭州之堋口、汉州之杨村、绵州之兽犬、利州之罗村,然蒙顶为最佳也。”
陈书谦:蒙顶黄芽的古今
  蒙顶山天盖寺茶神殿
 
  以上所说贡茶、蒙顶茶究竟包括哪些品种呢?张栩为等编著的《名山茶业志》认为:“明初,‘上以其劳民力,罢龙团,唯采芽茶以进’。从此,蒙茶贡品,改为炒青散茶。品目有:甘露、黄芽、雀舌、芽白。”
 
  潜心研究蒙山茶50多年的四川农大李家光先生认为:“从蒙山(茶)工艺发展来看,黄茶早于绿茶”。可以说,《新唐书》所载自唐天宝元年(742年)开始入贡,名列历代贡茶榜首的蒙顶茶,就是传统黄芽,而且是中国贡茶历史最悠久的。
 
  历代文人墨客对蒙顶茶情有独钟,唐代刘禹锡说:“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白居易“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郑谷“蒙顶茶畦千点露,浣花笺纸一溪春”;宋代文彦博“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醒醐”;陆游“朱栏碧甃玉色井,自候银瓶试蒙顶”;文同“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元代耶律楚材:“玉杆和云舂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啜罢神清淡无味,尘嚣身世便云霞”;明代黎阳王“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陈书谦:蒙顶黄芽的古今
  祭祖大典
 
  接下来陈老师为我们讲到了蒙顶山的茶文化历史发展。
 
  陈老师讲到,蒙顶山的茶文化挖掘和弘扬是漫长而曲折的。她的发展与我们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也与封建时代的政权更替有关系,比如在元代时,四川茶叶的发展就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所以茶文化的发展是呈曲线形发展。
 
  到了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名优茶的发展和推广,蒙顶黄芽也进入了比较好的一个发展时期,但是蒙顶黄芽的产量小和制作工艺复杂,尤其品饮非常考究,所以蒙顶黄芽发展与推广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陈书谦:蒙顶黄芽的古今
  蒙顶黄芽汤色
 
  陈老师表达他认为蒙顶黄芽是我国的名优茶叶,赋予她的定位应该是尊贵,高雅。体现在于蒙顶黄芽中的“黄”字,这个字与我们中国传统几千年的历史封建皇权制度有一定的关联;其次是“黄”字的谐音与皇权体制契合;然后是黄茶的原料,汤色,品饮非常的讲究,所以一直定位蒙顶黄芽是名优茶中的高端产品,推广发展大有可为。与此同时,陈老师非常认可与赞同素问黄芽的推广。
 
  中国茶文化发展到现在,黄茶有品种黄茶和传统工艺黄茶之分,而我们的蒙顶黄芽属传统黄茶中的典型代表并屡获殊荣。
陈书谦:蒙顶黄芽的古今
  蒙顶黄芽参加非遗博览会
 
  2007年,蒙顶黄芽入选“奥运·五环茶”黄茶类代表。为此,北京老舍茶馆尹智君总经理亲自率团,来雅安举办“迎奥运·五环茶战略合作高层研讨会”。来自北京、浙江、福建、安徽等地“五环茶”代表茶品产地政府的领导、协会和企业代表参加会议,签署五环茶战略合作意向协议。
 
  2009年,蒙顶黄芽成为黄茶联盟的主要成员之一。
 
  2015年,蒙顶黄芽荣获2015年米兰“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
 
  2016年,蒙顶黄芽作为全国茶叶标准委员会黄茶工作组的组成单位和副主任单位。
 
  最后,陈老师表示非常的支持这次素问黄芽的推广活动,也坚信蒙顶黄芽有广阔的前程,因为悠久的生产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高贵的品质风格、特殊的健康效果、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我国黄茶的复兴、发展、再现辉煌,提供了条件和舞台,我们相信,黄茶的未来一定美好,前途一定光明。
陈书谦:蒙顶黄芽的古今
  黄茶研究所成立合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zhuanti/88062

(0)
上一篇 2020-01-17 14:00
下一篇 2020-01-17 14:52
中国茶文化

相关推荐

  • 刘文新:把信阳茶叶打造成造福老区人民的“金叶子”

      从北京回到信阳,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文新茶叶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文新一直很忙。     “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

    2020-06-12 茶专题
    830
  • 思茅古茶第一人—何仕华

      思茅古茶第一人—何仕华
      在思茅制茶、爱茶和收藏茶的人当中,何仕华这个名字很是响亮。从15年前发现思茅一市澜沧拉枯族自治县邦威”国宝级”古茶树,到十几年间一直致力保护和宣传古茶树资源;从2001年一款令景迈古茶声名远扬的茶饼,到思茅多家知名茶厂的技术指导,经他手的普洱茶点石成金一样,总是成为众多茶客追捧的”玩家茶”。有人曾悄悄说:何仕华是位很”倔”的人。他的”版比腊告”茶因为坚持原料的纯正而产量不多。坊间传说,有人财大气粗地想把他的茶全部买下收藏,开了高出别人许多的价格,但何仕华”倔”得就是不肯答应。
      而当我面对面与他喝着一壶鲜爽甘润的2005年景迈春茶,听他谈起当年在茶山上摸爬滚打的故事时,这位思茅市普洱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与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者,风趣幽默而亲切,看不出一丝的”倔”。

    2019-09-28
    890
  • 共饮温州早茶,助力温州市茶产业

      广大市民朋友及机关、企事业单位:     温州即温暖之州,我们有雁荡、括苍、洞宫三大山脉,峰峦起伏,云雾缭绕;我们有瓯江、飞云江、鳌江、楠溪江,溪流纵横,风光旖旎。好山好水出好…

    2020-03-15
    970
  • 稀土超标8倍的铁观音在北京等地销售

    12月9日 讯:11月26日,新华食品报道了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5种茶叶样本被检出稀土含量超标问题,其中最严重的福建省安溪新圳茶厂的散装铁观音稀土含量超过标准值的8倍。据福建当地媒体报道,两家涉事的福建安溪铁观音厂商回应称,自己生产的茶叶只在北京等北方市场有售,并未流入福建市场。

    2019-05-17
    650
  • 三世制茶的勐库青年,她说:我觉得理论知识是做成一件事的基础。

      回望过去,自2017年底开始,茶叶进化论已走过近两个年头。     在一期又一期的品鉴课中,我们结识了许多优秀的茶行业精英,也认识了各地拥有丰富寻茶经验的老茶客,还带领很多新茶…

    2020-03-10 茶专题
    779
  • 贵州省食药监局:33批次茶叶标签不合格

      9月9日 讯:8日,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网发布2015年 第30期省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抽检茶叶214批次,不合格样品数为33批次,样品不合格率为15.4%。

    2019-06-14
    956
  • 五星级酒店售三无“铁观音”被监管部门查获

       7月12日 讯:普通散装茶叶经过一番包装,立马变成精美的“铁观音”,通过五星级酒店客房提供给客人。近日,观山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举报,查获了一起辖区五星级酒店违法销售“三无”茶叶案件。

    2019-06-09
    1.1K
  • 王琼与和静茶修

      在人群中,远远地看她一眼,便被吸引了过去,再也离不开。像个小孩一样缠着她,或者就静坐在她身边,看她泡茶。也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想坐在她身边。也或许,只要远远地看到她,就够了。…

    2019-11-22 茶专题
    1.5K
  • 一次迟到的论证

    (作者已授权福建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发布,谢绝转载)

    2020-01-29 茶专题
    629
  • 细数茶文化宣言、共识中的茶史与学术错误

      自200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发表了诸多茶文化“宣言”、“共识”。笔者梳理发现,其中四种“宣言”、“共识”存在不同程度的茶史与学术错误,有的还相当严重,已经以假乱真,混淆了中国茶史。这些未经认真考证、类似“拍脑袋”式的“宣言”、“共识”,将原本地方上虚假、错误的茶史或名称,变为权威部门认可的史实。这是在当下茶文化空前繁荣形势下出现的学术浮夸之风。

    2019-08-06
    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