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茶人的故事,文章叫作《陈升河的普洱茶情》。
陈升河,普洱茶专家,他是云南省茶业协会副会长、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副会长,他也是西双版纳老班章茶研究会会长,他更是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被业界称为“茶痴”。
他有这样一段自述:“吾自少年涉足于茶,至今近五十载,虽历经曲折无数,却依然兴致万千。今聚毕生之力及制茶心得,于茶之源头,置地筑厂,欲与天下茶人乐在其中,以圆人生之茶缘。
与君开怀尽兴之余,若能为千秋普洱茶于盛世之际,光大传延尽绵帛之力,足矣!”
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陈升河的故事。
“人生苦不苦?苦,但是不苦怎么会有回甘,让人想了又想。”
“人生难不难?难,但是走过去了就有新天地,所以做自己就好。”
这是陈升河走在自己位于云南省勐海县八公里工业园区的厂区时,一边走一边说的一番话。
十年前,他到这里置地筑厂,十年后,他把陈升号打造成了中国驰名商标,十年,他成为了无数普洱茶爱好者的偶像。
然而在年少的20多岁,他的梦想仅仅是希望这辈子能够去广州玩一天就够了。
1
20岁的生活很现实,谋生成为了头等大事 关于陈升河,20岁的生活很现实,谋生成了头等大事。
故事还要回到20世纪70年代,广东潮汕的某个地区。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肩扛大包小包,走在坑洼不平的小路上。
他有时觉得累,就看看天,再看看脚下自己的影子,然后继续前进了。那些南方的阳光和山水,都映入他的眼眸,成为沉默的剪影。
青年的名字叫陈升河。
我那时高中毕业,在农村生活很难,因为公家的工作找不到,就要做点生意来过日子。”陈升河这样回忆他的70年代,语调平静,“现在的人都喜欢讲大道理、大格局,对当时的我们而言,生活很现实,就是为了谋生。”
在学生意之初,陈升河收到过各种建议:有人让他卖菜,有人叫他卖猪肉……卖这卖那的,可他都不感兴趣。直到有一天,他遇上一位在当地颇有声名的老茶师,才下了决心要做茶。
就像命中注定的一样——师傅是个阅历非凡的人,他看二十多岁的陈升河很聪明,又吃苦耐劳,便问了他一句话:“有一件会令你终身受益的难事,你敢不敢做?”这一问不要紧,他用激将法将好胜心切的陈升河带入了茶行业。
入了行,陈升河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在1976年的中国,茶叶还属于国家统购统销的商品,是不能公开在市面买卖的。一般只能在农村市场,依靠人际关系和信誉少量进货,然后少量地出售。
那么利润如何呢?陈升河说,当时从货源所在地到销售地汕头,两者相距150公里,因为交通的原因,往往需要几天才进一次货,而且每次限量只有三至五斤。
另外,由于按斤卖茶几乎无利可图,茶叶商贩们都将大茶包改为小茶包进行买卖。陈升河也一样,他把一斤茶叶拆分成40小包,一包卖两毛钱,这样每包才能盈利两分钱。
为什么不多进一些茶叶来卖呢?陈升河摇摇头,他说一方面是没钱,必须精打细算;另一方面,在那样的年代里,人们连出门过县几公里的路程,都要去大队开证明,说明自己出门的目的,过路坐船还是坐车……想要过省的话,手续更不一般。
这是陈升河先生20多岁时所处的年代,谋生成了头等大事。
20岁之前,他觉得世界很大,大得看不完;二十岁出头,他觉得世界很小,小到只剩下寥寥几人,以及几条熟悉的街道。
现在被人当成偶像的陈升河,年轻时没少交学费:因为对茶叶本身和市场需求不够了解,导致一开始茶叶经常卖不出去,这样一来就赔掉了进货的路费和人力物力;后来慢慢找到门路,生意刚刚好起来,他又受人排挤,导致明显的库存。
“所以你知道我像你们这么年轻的时候,我的梦想是什么吗?”陈升河轻轻地说,“那时候,我就想,这辈子能让我去广州玩一天就够了。”
最难的时候,陈升河差点就放弃了,还好遇到几位老前辈。
老前辈们看这个年轻人确实不容易,也愿意学,就传授他茶叶加工、拼配、审评等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好让他有真正的一技之长。在前辈们的传授和指导下,陈升河的制茶技术和评茶水准突飞猛进,生意也开始有了起色。
(1998年考察武夷山宋种)
几年后,当别人再提起“陈升河”这三个字的时候,他们竖起了大拇指。他的专业,赢得了客户和同行的认可。这是二十多岁的陈升河,他用汗水书写着青春的篇章。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1984年,国务院批转了一份意义深远的文件——《商业部关于调整茶叶购销政策和改革流通体制意见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茶叶由二类商品改为三类商品,主要茶类实行议购议销,开展多渠道经营。
也正是这个时候,陈升河先生创办了深安茗茶公司。后来此公司名下的“香蜜湖”牌名茶成为了深圳颇具影响力的茶叶品牌,还曾获得国家茶叶金奖。
时光飞逝,入行几十年,陈升河先生从当初的20多岁出头小青年,成为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富翁。
我想,他一定会常常忆起当年那个朴素而微小的梦想:这辈子能到广州玩一天就够了。然后纵观前半生,和20岁的自己对话,也和那时的初心对话。
他的世界又变得很大,大到需要他特定一个时间去全国各地考察各类茶叶的情况。
(2006年探访凤庆茶王树)
2
烈士暮年,重新出发江湖梦
2006年的夏天,陈升河先生为探访普洱茶,一行人从东海之滨来到滇南大山深处,途经昆明、云县、凤庆,踏过临沧、双江、普洱,历时一个多月,行程一万多公里,最终停在了西双版纳勐海。
他们走遍了西南边境一座座山、一条条河、一个个村寨,遍访云南古茶园,只为寻找魂牵梦绕的茶之圣地,最终被勐海的古茶园深深吸引了。也就是从那时起,勐海的古茶园一步步成全了陈升河先生的茶缘。
那一年,陈升河先生带领着团队,登上勐海的每个山头,亲自去采摘鲜叶,亲手去制作样品,然后带回深圳,扎根于实验室,潜心研究了半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普洱茶新茶也好喝,于是提出了“喝新茶是一种享受,储藏茶是一种爱好”的口号。
让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陈升河先生突然宣布将结束深圳的一切产业,举家迁至勐海进行二次创业。
要知道的是,当时的陈升河先生已经五十多岁了,不再是那个肩扛大包小包,在深圳的街头谋生的20多岁的陈升河了,他在深圳经营着房地产产业,创办的茶叶品牌发展的如火如荼,这样的他毅然决然重拾二十岁的热情,扎进了二次创业的热忱里。
“我制茶四十年,竟然第一次发现茶叶是长在树上的,于是我立马对普洱茶来了兴趣,特别是发现那些上百年的老茶树时,我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觉得他们在这里等了我几百年了,我却到五十多岁才姗姗来迟,我要把余生都安放在这里”。陈升河先生说
那么,陈升河先生能否如愿举家迁至西双版纳勐海呢?如果他进行二次创业,又会发生哪些故事?
(2006年拜会最后一任傣王刀世勋)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zhuanti/8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