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派知识是学院派知识的二元对立面,充分地了解江湖派对掌握一门知识是必要的。
江湖是什么?
《史记·货殖列传》中载,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四通诸侯,货物交易,遂成巨富。
江湖就是江与湖。在古代陆路交通只能依靠人背马驼,成本昂贵而流通效率低下。水路运输则显得廉价而高效,商品在江湖这个水路网络中迅速流通,熙熙攘攘。
江湖,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
知识是什么?
知识是因为问题而产生的探究。
针对问题深究到底,就是做学问,这就是学院派知识。
江湖是流动的,会面对不断生成的新问题,必须不断去解决新问题。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湖留给人们在一个问题上深究的机会并不多。江湖派知识呈现散点式讨论,普遍不求甚解,原因正在于此。
学院派知识强调理性,因为那是知识的知识,它可以暂时剥离开人而存在。江湖派知识,则是人的知识,必然感性。
人是社会的人,不同的社会是不同的江湖。
中国自古以来,人口密集,资源关系极度紧张,全部智慧几乎用在了为“稻粮”谋上。所以中国人特别讲求务实,所谓“学以致用”。
茶圈就是江湖,《普洱茶记》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描述的是什么?既说明了一时的繁荣景象,也表达了资源关系的紧张程度。
试想,古六山的范围竟然容纳了数十万的从业者,这是什么概念?今天的勐海也就这个水平。
如此紧张的资源关系,必然导致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为了避免过多的冲突,营造稳定的市场环境,人们不得不放弃对一个问题深究到底的做法,因为那样往往会伤害彼此的实际利益,得不偿失。
有一句老话,做事先做人,表达的是什么?解决一个问题,要优先考量人际关系,因为资源关系隐含在人际关系中,没有资源,解决不了问题,解决了问题也没有实用性。
还有一个词叫“默契”,它表达的是什么?问题解决到一定程度就够了,不用道破,到了某个度,彼此接受,达成默契。
在江湖中,“默契”很实用,而“究竟”不实用。
长此以往,江湖派知识就被实用牢牢套在了浅层认知的表达上,而且被迫包容大量冗余信息甚至悖谬信息,于是建立不起一个完整的系统性表达。
把时间拉长来看,产业进步又必须要革新,学院派知识就是奥卡姆剃刀:割去冗余,还江湖以新的活性。
奥卡姆剃刀:由14世纪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威廉奥卡姆提出。表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如他在《箴言书注》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zhuanti/89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