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许多爱茶人都颇讲究,从水质到茶器,从环境到天气,在哪儿、同谁喝,一个因素不对似乎都能毁了一壶好茶。
有的人喝茶程式严苛、也有的人喜欢随性、创意。最近听来几个新奇的喝法,老茶新茶混泡,熟茶、生茶混泡……笔者还未曾试过,想来是自己喝茶过于规矩了。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名人喝茶的“规矩”和“讲究”。
陆羽铜像
唐朝,茶文化空前繁荣,“茶圣”陆羽,耗尽一生只为寻茶走遍全国,并成就世界上第一部茶叶巨著《茶经》。他喝茶对水极为讲究,认为烧茶之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毕竟当时的环境比现在好,山水、江水都能喝)。直到如今我们仍说“水为茶之母”,可见水质对茶的影响之大。
卢仝煮茶图
我们的账号名“七碗茶歌”,便取自唐代诗人卢仝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的精华片段: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他写的,乃是品饮新茶时的美妙意境,私以为品老茶更是妙趣横生。
著茶书的皇帝——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除了做不好皇帝,在品味方面似乎都很出色。不仅写得一手好字,懂书画、设计,对茶也颇有研究。宋徽宗所著《茶论》中,谈及宋朝的点茶、制茶之法,了若指掌。他认为色香味俱为重要,“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真”。不过他喜爱的这种“白茶”,并非我们如今喝的白茶,而是一种特殊的变异品种,十分稀少,恐怕只有皇帝喝得到。
朱元璋一声令下,开始泡茶!
明朝时,朱元璋的一道禁令,改变了唐宋以来的煎茶法,开启了现代茶的冲泡之路。洪武24年,明太祖朱元璋规定,禁止制造团茶,代之以新鲜的芽茶进贡。从此,饮用末茶的习惯开始没落,宋朝大号的茶瓯、茶碗渐渐不再使用,茶杯、茶盅登上了历史舞台。简单的芽茶冲泡,也使茶叶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右下角,乾隆的泡茶便携装
乾隆,从品味上来说,许多人都觉得和他爷爷爸爸没法比,堪称“地主家的傻儿子”,不过他对喝茶还是很讲究的。“君不可一日无茶”,他遍尝北京的井水和泉水,只为找到最适合泡茶的好水。而且喝茶讲究排场,豪华隆重,凡是举行宴会,必须是茶在酒前,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杭州品尝了“龙井”之后,钦赐“御前十八棵”。在安溪品完乌龙之后,赐名“铁观音”……这些茶至今声名响亮。
慈禧——最爱美容茶
慈禧的饮茶之道,以美容养生为主,不过也是极尽奢华。“黄金为托,白玉为碗”,茶杯是白玉做的,茶托和盖碗都是金的,最喜欢喝金银花茶,清热解毒。喝珍珠粉时也要以温茶送服,临水前还要喝一杯糖茶,并备有茶枕,安神助眠。
杯不离身的毛主席
毛泽东主席喜欢喝茶,尤其喜欢龙井,每天起床之后先喝一杯浓茶,并且有吃茶渣的习惯。每次喝完,将茶叶嚼得津津有味。他与诗人柳亚子在广东喝茶探讨革命真理,并在追忆时写出“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之句。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鲁迅(我确实说过)
喜欢“抽烟、喝酒、饮茶”的鲁迅先生,经常参加单位组织的茶话会。还曾在日记中写道:一月十七日,“往鼎香村买茗二斤,二元”;四月十三日,“上午至中山公园四宜轩。遇玄同,遂茗谈至晚归”;五月二日,“下午往中央公园饮茗,并观中日绘画展览会”;五月六日,“晚买茗一斤,一元;酒酿一盆,一角”;鲁迅喜欢喝龙井,朋友也会送他好茶。在他的礼品单中,还有普洱茶膏。据悉,鲁迅珍藏的这批普洱茶膏,有一部分在2004年曾高价拍卖。
孙中山——我爱喝茶,你也要喝
作为广东人,孙中山先生喜欢茶再自然不过。他尤爱西湖龙井和广东功夫茶,并认为“茶是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并亲自到虎跑泉取水烹茶。他不仅爱自己喝,还提倡身边的人多喝茶,少喝酒。他说“中国人发明茶叶,至今为世界之一大需要,文明国皆争用之,以茶代酒更可免了酒患”。以茶养生,陶冶性情。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zhuanti/89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