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云南白茶
一、云南白茶的制作技艺
二、白茶,世界上最早、最原始的茶叶制作方式
三、云南白茶简史
四、云南白茶的独特性
五、云南白茶的功效
六、云南白茶的陈化、收藏价值
一、云南白茶的制作技艺
云南白茶基本工艺制程是:萎凋、晒干。属于制前轻发酵茶,同时兼具后发酵的特性。整个过程非常简单,没有任何人为的参与。
陈椽,于1979年撰写了《茶叶分类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新的分类法,系统地把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六大茶类。把萎凋、干燥这种方式制作的茶归类为白茶。
二、白茶,世界上最早、最原始的茶叶制作方式
说到白茶,必然要提到人类在利用茶的过程中,茶的制作方式的演变以及茶类的形成。
周朝(公元前11世纪-前256),由于茶叶很珍贵,把茶作为祭祀的珍贵祭品,并设置了管茶的官吏,这样就促使制茶技术得到了发展。为了随时供祭祀之用,必须采取晒干收藏的技术方式。从而使茶从生煮羹饮开始向晒制发展。
据史料记载,从周朝到东汉,茶叶的制作以直接晒干为主,亦即现在六大茶类之白茶。
唐代之初,蒸青团茶已成为主要茶类,也有晒干的茶叶(即现在的白茶)。
宋代开始,除保留传统的蒸青团茶、饼茶以外,已存在相当数量的蒸青散茶,同时也保留有晒干散茶(即现在白茶)。
元代,团茶逐渐被淘汰,散茶得到快速发展。
到了明代,除蒸青散茶以外,出现了炒青绿茶以及黄茶、红茶黑茶和直接晒干或烘干的白茶。因此可以说,绿茶、黄茶、白茶、黑茶5大类均已出现。
到了明末清初,又出现了乌龙茶,即青茶。至此,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6大茶类已经形成。
由此可知,采摘鲜叶,直接干燥的制作方式,是人们最早利用茶、长期贮藏茶最原始、最简单的一种制茶方式。而这种方式在长达数千年茶的制程演变历史过程中被自然而然的保留了下来,即现在的白茶。
三、云南白茶简史
云南白茶一直鲜为人知,准确的说是没有被大家正确认识、认知。
云南茶区茶农一直以来都保留着直接萎调、晒干这种制茶的方式。由于长期以来历史资料的匮乏、资讯交流的闭塞、认知的局限性,并未被外界认知。云南当地茶农一直把这种茶称之为普洱茶的一个特殊品类,在坊间也以这样的称呼流传,但其制法又完全不同于普洱茶。近年随着普洱茶的火热兴起,文化知识交流顺畅,逐渐被大家客观、理性认知,这种制茶法与白茶制程不谋而合,应归类为白茶类。也算是验明正身,名正言顺了。
唐朝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樊绰出使南诏国,即云南,其所著的《蛮书》卷七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合烹而饮之。”证明唐代云南茶的制作方式,元朝时称之为普茶。记载中茶的制法就是将茶叶从树上采摘下来后,直接日晒而成的散茶。这种制作方式其实就是现在白茶的制法。
云南勐海在1939年就开始制作白茶。这是近代有明确记录的时间。其实可以追溯到更早时间,李佛一开设的复兴茶庄早已开始制作白茶。
1943年,佛海茶厂就生产了318斤高档白茶。只不过近些年,云南大叶种白茶被普洱茶、红茶给掩盖掉了。
四、云南白茶的独特性
(一)云南茶山独特的地理系统,这个系统包括自然地理、气候及生态多样性相融合而产生的自然生态及造就的物种多样性。
云南茶山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特性,加之热带雨林季风气候使其成了大自然生态循环系统,造就了云南茶山特定的生态系统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特征。
(二)云南独有的多区域、成片状存在的乔木大叶种以及古茶树资源
1、云南的茶树与其他植物交叉存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同时乔木大叶种茶树长期的天然杂交种,直接导致了茶树群体外观高大、粗壮,多区域、成片状存在。形成了复杂的遗传性与多样性,在世界上堪称一绝。
2、乔木大叶种茶具有更高、更丰富的内质。云南大叶种乔木茶不仅酚类物质含量高,色素、氨基酸、嘌呤碱、糖类、皂苷、维生素等化学成分均高于其他产区的茶,矿物质内含的数量与质量也是其它产区的茶不能媲美的。
3、云南具有全世界独有的古树群落资源,可以制作独有的古树白茶,古茶树资源既是一种可以保持物种多样性、可以创造新品种的再增值资源,又是一种失而不可复得的灭绝资源。
4、具有生态环境的生态平衡性:古茶树处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下,在漫长的自然繁衍过程中已和周围各项环境因子形成紧密的依存关系,古茶树为二线植物,受光照强度、温度、温度差、湿度、植被影响较大。
5、具有特殊的“长寿因子”。云南有世界公认的最为年长的茶树。同时,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树龄的茶树,古茶园更是多区域、成片状地存在。
6、具有口感风味的多样性,云南茶山众多,因茶树生长区域不同、地理气候条件的差异及生物的多样性,使得不同区域的茶存在差异,具有一山一味的独特的山头风味。
(三)具有不可复制的微生物生态的多样性、独特性、天然性
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生态条件,使得云南茶山具有数目庞大的微生物群落,其表现为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理群类多样性、生态类型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微生物生态多样性是乔木大叶种的“保护神”,同时也是天然营养源的“加工厂”。
云南白茶是微发酵茶,同时具有后发酵的特性,具有陈化价值。谈到发酵,就离不开微生物种群与群落的参与。对云南白茶的发酵而言,从采摘鲜叶开始,其发酵过程就已经开始了。
对于微生物种群与群落来说,它对云南白茶的参与不仅局限于发酵过程,而是在发酵前——从茶树的生长及一次次的发芽,就已经存在了。
五、云南白茶的功效
云南白茶的功效性能很好。具有美容抗衰老、抗炎清火、调降血糖、调控尿酸、保护肝脏、抵御病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等诸多功效。
(一)白茶具有显著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可有效抵御人们因不良环境或生活习惯引起的皮肤细胞衰老,具有较好的美容抗衰老作用。同时,对各种辐射导致的皮肤细胞衰老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二)白茶可有效调节人体糖脂代谢,激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调节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有效调降血脂和血糖水平。
(三)陈年老白茶可有效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修复人们因过量饮酒引起的肝损伤。
(四)白茶可有效调节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们抵抗病毒的能力。
(五)白茶可有效调控人体免疫因子和炎症因子,具有明显的抗炎清火功效,且陈年老白茶表现尤为突出。
(六)陈年老白茶可有效调控肠道微生物种群分布结构,增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微生物数,降低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等有害微生物数,具有较好的调理肠胃的作用。
(七)白茶防暑、解毒、治牙痛,尤其是陈年的白茶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儿的退烧药,其退烧效果比抗生素更好。
(八)白茶中除了含有其他茶叶固有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活性酶,长期饮用白茶可以显著提高体内脂酶(lipoproteinlipase)活性,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延缓葡萄粉的肠吸收,分解体内血液多余的糖分,促进血糖平衡。
(九)白茶存放时间越长,其药用价值更高。白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能合成视紫红质,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可预防夜盲症与干眼病。同时白茶还有防辐射物质,对人体的造血机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能减少电视辐射的危害。
六、云南白茶的陈化、收藏价值
(一)云南白茶具有更高、更丰富的内质。云南大叶种乔木茶不仅酚类物质含量高,色素、氨基酸、嘌呤碱、糖类、皂苷、维生素等化学成分均高于其他产区的茶,矿物质内含的数量与质量也是其它产区的茶不能媲美的。
(二)云南具有全世界独有的古树群落资源,可以制作独有的古树白茶,古茶树资源既是一种可以保持物种多样性、可以创造新品种的再增值资源,又是一种失而不可复得的灭绝资源。具有独特的品质、品饮、健康价值。
(三)云南白茶工艺的要求:制前微发酵与后发酵并存
云南白茶萎调、晒干工艺的独特性,制前微发酵使得新制白茶寒性较低,同时兼具后发酵的特性。整个制茶过程全部为低温过程,极大限度的保留了茶叶内的活性物质,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后发酵的空间。极具陈化价值。
(四)白茶的陈化是品质再造的过程
云南白茶陈化是缓慢的后发酵过程,是品质再造的过程。是在活性酶、温度、湿度、菌群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内在物质的降解、络合与转化,产生新的大量具备营养价值的衍生物。在陈化过程中茶性、功效都会随之转变。更具健康价值。
(五)白茶陈化过程中香气的变化
云南白茶的制作过程几乎都是在常温下完成的,大量的香气物质因缺乏高温的条件没能生成。使得其香气比较内敛。但在其自然发酵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内在物质的降解、络合和转化,其原有的香气也在改变。如存放一段时间会出现药香,再存放下去又会转化出枣香等香型。因此不同年份的白茶香气也各不相同。云南白茶的香气是一个繁杂庞大的体系,目前还缺少大量的化学分析依据,还有待云南白茶的研究向纵深发展,不断完善。
(六)云南白茶陈化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
云南白茶具有后发酵的特性,只要是发酵,就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白茶在特定的微生物、自身固有的活性酶、适度的温湿度状态下,产生渐进的酶促反应。因此在不同的地方存放出的白茶其陈化效果不同,具体表现在转化程度、香气、口感、汤色等方面。
(七)云南白茶的存储方法
1、保持存储环境清洁、干燥、通风、无异味、无污染
2、避光、防潮,忌高温高湿和阳光直射
3、常温存储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zimeiti/chawenguan/10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