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别人说:“这个茶‘茶气’很足”的时候,我一脸黑人问号。
我当时在想:“茶气”这玩意儿真的存在吗?它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吗?
出于好奇,我找了些资料,打算一探究竟。
唐代卢仝的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被后人称为《七碗茶诗》的那几句: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
四碗发冷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这首诗现在还被很多人引用,作为一首不可多得的茶诗被人们推崇。在邓时海先生的《普洱茶》一书中有关于这首诗的评价:“全诗的精华所在,是描述他喝过了七碗茶时,对‘茶气’所有的感受”。这首诗中体现的是喝这七碗茶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身体感受,被后人解读为“茶气”。
除了邓时海先生,还有很多人认为以上几句是全诗的精华,茶界“申时茶”的概念也是出自这首诗。
“申时茶”是指每天在申时(即下午15:00——17:00)用腹部呼吸的方法,在四十分钟内喝上七杯茶,遵循科学饮茶的原则,喝到身体通透、改善循环,达到有益身心的效果。
关于“茶气”,唐代项斯的《山行》一诗中写到:
蒸茗气从茅舍出,缫丝声隔竹篱闻。
这里的“茗气”指的是煮茶时飘出来的茶香气,与前面所说卢仝的“茶气”不同。
明代许观的《赠张隐君》一诗中也写到:
茶气拂帘清草午,想应宾主正高谈。
明代程用宾的《茶录》一书中“煮汤”部分提到:
辨气者,若轻雾、若淡烟、若凝云、若布露,此萌汤气也;至氤氲贯盈,是为气熟,已上则老矣。
从语境中看,上面两位古人所描述的“茶气”应该也是煮茶时冒出来的茶香气,并不是体内的一种感受。
在明代许次纾《茶疏》中写到:
来自山东者,乃蒙阴山石苔,全无茶气,但微甜耳。
这里的“全无茶气”说的是喝起来完全没有茶的滋味,所以这个“茶气”指的是茶味。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平时听到的“茶气”究竟是什么呢?
有人说茶气是茶发出来的香气,有人说茶气是喝完茶后打的气嗝,也有人说茶气根本不存在,还有人说茶气是喝完茶后浑身发热的感觉。从以上的历史文献看来,这些说法都是有原由的,只是不同的人站的观点不一样而已。
有人会问:我们平时喝完热水也会感觉到发热,怎么喝茶感觉到身体发热就是“茶气”了?
很多人所说的“茶气”其实是茶汤中丰富的内含物质进入人体过程中,由于分解作用释放出的能量,会在胸腔或后背感到持续的热气,让体内慢慢变得通透。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持续的热气”,而喝完热水之后,热量散得很快,不像茶气那么持久。
再回到前面说到的卢仝的《七碗茶诗》,诗中说的不正是喝茶时茶气从产生到散去的过程吗?而这一个过程,喝了七碗茶,最后“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说明此时有了身体放松、清风袭来的感觉了。
还需要注意的一个点就是,茶汤必须在内含物质丰富的情况下被喝进去,身体才有可能能感觉到茶气,又由于每个人的体质、生活习惯不同,不同人对茶气的感觉也不同,所以有的人感觉不到茶气,也是很正常的。
最后,小喜年想说的是,要理性看待“茶气”,你信或不信,它都在那里,就看你能不能感觉得到。
如有不同见解,欢迎评论补充。
关注小喜年,给你分享更多茶知识~
本文为原创,转载需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zimeiti/chawenguan/13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