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红袍生长有过贡献的名人
能捱过岁月洗礼和历史碾压的事物,必定有过硬的底气,所以它们的生命显得悠长,似乎能从最初一直存活到几百年后的今天,甚至以后。当然最合理的解释便是在不同的年岁里,无论它们经过何种危难,总有贵人帮扶,这些贵人可以在战乱或贫穷时,依旧抢救、挽留它们,给它们存活下去的条件。大红袍便是如此,大红袍自古以来就有,纵使在遥远的古代,大红袍是贡茶般的存在,但该尊贵身份也不能使其免于遭受灭族危难,这危难来自全民抗日时期,好在有姚月明、吴觉农等茶学研究者,奋力抢救大红袍,这才给大红袍留下一线生机。还有一批人致力于大红袍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工作,使大红袍有机会借助的生机重新扬名四海。纵观历史,对大红袍生长与文化传播有过贡献的名人不止一个,那这些名人都有哪些呢?他们与大红袍又有过哪些渊源呢?
在大红袍沉寂时期,一些茶学研究者开始初入武夷山,探访大红袍的真迹。在1941年,林馥泉曾提到过“在马头岩的磊石盘陀上又大红袍”。
在1942年,林馥泉与张天福、吴心友到天心永乐禅寺访查大红袍的踪迹。大红袍为天心寺和尚所侍养,这是众所周知之事。探访结果无从得知,但后来据林馥泉回忆说,真正的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的岩脚下,茶树树根终年有水流过,枝干比较潮湿,布满苔藓,树木很是衰老。后来张天福证实,这棵茶树早在50年代,就已经死了。
1953年,茶叶专家姚月明开始调查武夷名枞,此时大红袍已岌岌可危,姚月明便从大红袍母本上剪下枝条,用以扦插方式,养活了枝条,后来因为场地征用原因,茶苗不得已挪到北斗峰上,这已是文革时期,姚月明此时已受到该特殊时期的影响,虽然生活困苦,但依旧致力于大红袍的培育工作,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北斗,吴觉农命名该茶苗为“北斗一号”。虽然北斗后来被证实与九龙窠母树大红袍无关系,但新品种的问世及后来的来源质疑等,都为大红袍扬名四海贡献了流量,也为大红袍的存活做了贡献。
在2008年、2010年、2011年,张艺谋等人先后策划了有关《印象·大红袍》的茶旅互动项目,这彻底为大红袍茶叶文化传播打开了豁口。印象大红袍也开始走到更广阔的舞台上,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茶叶品牌。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未来,大红袍将会一直生生不息,也会有更多的人前赴后继,为大红袍的存活与扬名奋斗,这些人值得我们称颂与赞扬。
十处原产地资源,破除原产地边界限制,立足茶叶本身,专注茶叶的线上销售与服务,建立“瑞命、尚诚、知茶、乐业”的互联网茶叶品牌;诚心做正宗茶,珍视每一叶自然茶,服务每一位爱茶者。瑞尚茶业微信:81366879,批发、零售、定制均有,订购电话:15688879247。一两也有批发价,百类皆是精品茶。喝一杯好茶,不枉真心一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zimeiti/chawenguan/63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