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只喝这种茶
《金瓶梅》里,出现的喝茶场景着实不少。因为奉行“果品点茶”的喝法,茶中加的佐料更是千奇百怪。盐笋、木樨、咸樱桃、土豆,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虽然佐料种类很多,但茶却只有一种。整部《金瓶梅》里,大家从始至终只喝了“六安茶”。
例如,第二十三回中吴月娘吩咐宋惠莲:“上房拣妆里有六安茶,顿(炖)一壶来俺每(们)吃。”这样的桥段在《金瓶梅》里比比皆是,这里就不赘述了。其实不光是西门大官人,就连《红楼梦》里的贾母也喝六安茶。《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描写道:
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这里贾母拒绝吃六安茶,却恰恰证明了它是绝顶好茶。
以贾母的身份。劣等茶根本不可能端到她面前。妙玉奉茶而出,贾母错以为又给她常喝的茶品,所以才赶紧拒绝。我们可以推论,六安茶就是贾母的日常饮品。一般的茶,又怎么能伺候的了荣国府的老祖宗呢?由此可见,六安茶在贾府眼中绝对是高级茶的代表了。
江南文人不爱它
六安茶,产在安徽省西部。六安是古郡国名,明清两代叫“六安州”。下辖相当于现在安徽的六安、金寨、霍山等县。这里产茶的历史很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茶圣陆羽《茶经》中,就提到过寿州“盛唐县霍山者”。李肇《唐国史补》列举天下名茶,其中就提到了“寿州有霍山之黄牙(芽)”。这些所指的,就是六安地方出的茶。
虽然成名早,但六安茶在南方混的并不好。文人雅士,似乎对它不看重。明代屠隆《茶说》中,列举了天下名茶。其中虎丘为第一,其余还有天池、阳羡、龙井、天目等等。六安倒是也在其中,但屠隆是这样说的:
六安,品亦精,入药最佳。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
这里说六安茶本质不错,但对于制作方法就实在不敢恭维了。
明代张谦德《茶经》论天下名茶,列了一大堆茶名,但是独缺六安。罗廪《茶解》列举了明末的名茶,提到了虎丘、罗纨、天池、顾渚、松萝、龙井、雁荡、武夷、灵山、大盘、日铸等,却也没有提及六安茶。明代许次纾《茶疏》中,倒是说到了六安茶。但对于它的评价,却是“消垢腻,去积滞”。在江南名士眼里,估计六安茶和山楂糕、糖葫芦属于一类东西,都是解油腻助消化的佳品。换句话说,六安茶在江南并不是品赏的对象。
“紫禁城”指定用茶
别看在南方混的不好,但是六安茶却是御用贡茶。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明皇室正式制定六安茶为贡茶。到了清代,六安茶更是受到重视。皇帝多次下旨,必须确保六安茶按期按量进贡,不许折合银两。乾隆六年五月十七日满汉文《奏请每年额解六安茶四百袋折》,大臣专门向皇上陈述了六安茶的进贡问题。在这份奏折附件《各处所用六安茶数目折》中,详细列出了各宫殿所用六安茶数目:
福佑寺每月用六安茶十五两
中正殿每月用六安茶十五两
慈宁宫佛堂每月用六安茶二觔(斤)
御花园每月用六安茶三斤
永宁寺每月用六安茶十五两
圣花寺每月用六安茶十五两
清茶房每月传用六安茶五十余袋不等
景山学艺处每月用六安茶十二斤
各处办道场及药房配仙药茶等项每年约用六安茶一百八十余斤。
由此可见,宫里几乎处处都要用到六安茶。怪不得,皇帝对它如此重视。
咸丰年间,天平天国起义闹得天下大乱。六安茶的产地,也遭战火涂炭。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咸丰皇帝还是要求地方督抚,无论如何也要保证宫中400斤的需要。虽然,不像西门庆家那样只喝六安茶。但六安茶,也确实是清宫里离不开的茶品。
六安茶上贡的情况,嘉庆九年(1804年)《六安州志》中是这样记载的: 天下产茶州县数十,惟六安茶为宫廷常进之品。欲其新采速进,故他土贡尽由督抚,而六安知州则自拜表,径贡新茶达礼部为上供也。
也就是说,进贡土特产的事本应由督抚办理。但是六安新茶要抢时间,就破例由六安州地方官直接负责送到礼部。
运到京师的六安茶,或许不受江南文人的青睐,可在北方却是极品了。文学作品虽不能作信史,但却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俗。《金瓶梅》也好,《红楼梦》也罢,描述的都是明清北方富贵家庭的生活。这也就难怪,上至贾母下至西门大官人,都是六安茶的粉丝了。
南北方饮茶的差异性,在六安茶史中就可见一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英格兰vs美国实时比分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ww.eagle1author.com/zimeiti/chawenguan/762